关于率先实现龙港市“村村有志”的构想——作者:故土耕春

·作者:故土耕春·

      “村志”是村庄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是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前人经验、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宝贵精神文化。通过修“村志”,不仅可活跃农村文化,而且还可增强更多离乡在外的农村人爱家意识、激发为家乡作贡献的热情。


640.webp (16).jpg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修“村志”是抢救历史文化、推动文化转化的一大重要文字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文化建设。龙港市作为改革试验区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应该要以超前意识来加强“村志”修编工作。


       宣传龙港、了解龙港,既要有现代文化,也要有历史文化。龙港市如果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有志”的目标,那么就是在全省、甚至全国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大突破,不仅可为后人留下一大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将给龙港市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空间,必将有利于推动整个城市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640.webp (14).jpg
一、龙港修“村志”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

一个新城市的诞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为基础,充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潜力,并融入新时代的新内容,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随着龙港城市化发展不断扩大,建设速度加快,一些旧村落将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现在如不抓紧“留存”这些农村历史“画面”,有的村庄的原貌将不复存在,人们对故乡的记忆就会慢慢减弱甚至空白。通过修“村志”,全方位地把重要历史记下来,“重现”原来的村貌历史,才能有利使人留住乡愁。

龙港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走在前例”的地方,从中国农民第一城,到全国城镇改革试验区,再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从市直管村改革,到全面“村改社区”等等有许多首创。从原来的 171行政村并为73个,后再将73个行政村改为102个社区,是全国首个“没有村基层组织名称”的城市,具有农村基层建设改革实践的里程碑意义。写好龙港“村志”,对于树立龙港市的新文化新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实现“村村有志”,必将对提升龙港的城市文化品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640.webp (13).jpg
二、龙港农村是个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

龙港农村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底蕴。龙港作为古越文化与江南文化的重要一角,在温州历史文化与浙江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百多年前,在一代名儒刘绍宽的日记中就大量记录了现龙港范围内的许多村名与农村的人与事,“江南垟”的一些往事,大部分就是现龙港农村附近一带。挖掘龙港农村历史文化潜力,总结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开创新时代新农村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千百年来,我们这一带的土纺土织,是农村最为突出的历史,其中就有很多值得记述的史料。“十里白沙路”一带是有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之地,有很多历史事件需要“整理归档”,要让后人知道。如海涂纠纷、宗族械斗、迁界、民间自治组织、盐民运动、抗台救灾以及舥艚的农民告县长案、林家院“走私”事件等等古代与近代历史事件中有不少是具有社会轰动效应的重大史实,都是“村志”中的重要史料。农村中不少行业与习俗大多已消失,大多年轻人不再了解。如土纺织、成衣、布行、米行、药铺、五金、银店、染布、理发、修理、木匠、泥水匠、篾匠、油柒、打铁、晒盐等行业及唱词、花鼓、长筒、挖河泥、划长船等多种文化、作业、民俗活动历史,很值得记载、整理与“回放”。除了现龙港城内外,还有如张家堡的深厚文化历史,舥艚、芦浦一带海涂纠纷与渔业发展的历史,云岩农村革命斗争历史等也都有很多可写的资料。知道历史,才能珍惜今天。修编“村志”,重现历史、还原历史、总结历史、留住记忆、留下乡愁,可以使年长者重新找到当年的美好记忆,使年轻人增强对故乡历史更多了解与情感。
640.webp (11).jpg
保存史料,流传后世,是今人的责任。编纂“村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村志”除了记一个村范围内的事物外,它还能具体记载和反映本乡本土的地域文化、地理环境、风景名胜、传统产业、生产工具、生产技艺、土特产品、民俗风情、风俗习惯、方言、传说、谚语、村规民约、传统艺术等,为地域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积累丰富资料。

我们这一带每个村庄都有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村庄建立、历朝历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家族的兴旺或衰败、村庄名人故事、轶闻趣事等,大多都是口头流传的。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阵痛的教训,都是后人值得记取的宝贵财富,收集与保护这些历史资料是今人的重要职责与历史义务。
三、龙港已具备率先修编“村志”的基础

盛世修志,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龙港正逢发展的大好时机,大多农村已有一定的基础。建市后,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全身心投入新城市建设,热情高涨。特别是村一级合并与改社区后,范围扩大,力量加强,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村的建设速度加快,村集体经济正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为修“村志”创造了条件。

龙港市村改为社区后,下一代人往往对原来的村会更加陌生,记忆中会越来越疏远,甚至遗忘。但这些原来的历史毕竟是客观事实,这些经过数百年甚至几千年漫长岁月的发展而积淀起来的丰厚的历史文化不能因此受到冲击,村庄历史文化不能丢,历史文化血脉不能断。抢救农村历史文化,时不我待。
640.webp (8).jpg
摄影:池长峰
现在还有很多老干部还健在,通过回忆还可找到过去的一些史料。现在修“村志”有不少有利条件:

一是有市领导的重视。龙港市四套领导班子对文化建设比较重视,可以将修“村志”列入当前文化建设的一大重要内容。可以把这一工程与龙港今后几年发展大计结合起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

二是有村基层组织的支持。原来各村已有不少基础,如村庄建设与整治、宗族文化、历届基层班子的经验、下派干部对村的支持、驻村干部对村的了解等。现在合并后又改为社区,村新老班子的力量更加强大,基础更加扎实。

三是有广泛的社会资源。社会上有很多历史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很多民间故事、传统习俗、风土人情、历史文物以及农村族谱等资源。可以邀请一些退休干部、教师、驻村干部、老人协会有关人员一起,通过走访、寻找、座谈等多种方式,把原来的村情况作一收集罗列,共同完成这一为子孙后代服务的好事。

四是有在外的乡贤资助。改革开放后,有很多人到外投资创业,他们总是情系故乡,每年过年或清明总会回来,祭祖与会亲,这就是一种故土情,这对于写“村志”很有帮助。要动员这些乡贤多为修“村志”提供支持与服务。

五是有各地关注的影响。其他不少地方已有修“村志”的经验,可以借鉴。龙港建市后,得到了多地有关部门与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修“村志”进一步勾通关系,征求更多的意见与建议,为写好“村志”出谋献策。

六是有原来“镇志”的基础。龙港建镇以来已有二部大型的“镇志”,其中不少是从原来的村中收集上来的。原修镇志的大多同志还健在,他们肯定还有不少材料可以利用,他们的经验可以继续为修“村志”所用。

七是有许多文化人的共力。龙港有一大批社会文化人在努力为龙港文化事业服务,修“村志”是离不开这些文化人的。可以利用这批有识之士,组建一支专业力量,认真做好“村志”的修编工作。
640.webp (7).jpg
当然,修编“村志”,是百年大计,肯定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克服。要充分利用姓氏集中聚居的传统习俗优势,把弘扬宗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修“村志”结合起来;把宗祠文化与村庄传统孝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新城市文明建设与新农村社区文化发展引导结合起来。如果在五年内能完成“村村有志”,那么十年或二十年后再修“龙港市志”时,就是一大重大的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今天的付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要以修“村志”为契机,激励全市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龙港市建设的伟大洪流之中。
 
(大多照片选自网络,有些照片不知作者姓名,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