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比手足口病还厉害? 专家称不用恐慌

  连日来,一篇《疱疹性咽峡炎大暴发!比手足口病还厉害!》的微信在网上传开。昨天,记者从温医大育英儿童医院、市儿童医院的医生处了解到,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季,其中6月是高峰期,家长不必过于“恐慌”,该病预防重于治疗,一旦有孩子得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药物和物理降温,针对口腔内水疱小溃疡,可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相似

  5岁的男孩小南(化名)这两天不肯喝水吃饭,还不时哭闹,嚷着嘴巴疼,愿意吃点东西时,一吞咽就疼得直掉泪,这可把小南妈妈夏女士急得团团转。昨天,小南体温升高到39℃,夏女士带他到市儿童医院一查,发现小南口腔上颚长着芝麻大小的灰白色疱疹,被确诊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建亭说,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咽峡部及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由于疼痛,患者不想吃东西、流口水,病程为7-10天,采用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即可。但如果患者发热持续3天39℃以上,面色苍白、疱疹较为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谨防发展成手足口合并脑病,带来生命危险。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由同一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黄建亭表示,二者同为肠道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亲密接触。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不少家长会混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二者病症虽然有相似之处,还是有所区别的。“疱疹性咽峡炎的水疱长在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如果除了口腔外,手脚等部位也长出水疱,那就是手足口病了。”黄建亭表示。

  病症较轻的患者可自愈

  该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一些幼托机构可能出现集中发病的情况。“4月份门急诊疱疹性咽颊炎为327例,这个月增加到873例,跟去年差不多。”黄建亭介绍,每年6月是发病高峰,去年6月共有2230例。而据育英儿童医院门急诊数据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该病患儿数为2165例,5月(截止到5月30日)增加至5256例;而去年4月就诊数为1498例,5月就诊数为5042例,6月份最高为10283例。

  据悉,成人若携带疱疹性咽峡炎相关病毒,通过接触会传染给孩子。此外,小孩交换使用游乐设施,又有吃手的习惯,很可能导致交叉感染。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患儿,通常在一周左右就可自愈。然而,大部分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还会出现继发性细菌性感染,疹子破溃化脓,引发腹泻、高烧不退等症状,以至于康复的时间延长。有小部分患儿随病情进展出现手足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即进展成为手足口病。

  飞沫是主要的传播渠道

  微信朋友圈、微博上有不少人呼吁,家长不要亲吻孩子,称此次病毒是通过亲吻、唾液飞沫传染的。对此,黄建亭认为,口腔传播的确是其中一种途径,但不是主要原因,飞沫和手的接触都能传播带病毒的唾沫、分泌物、粪便等,“相距1米的飞沫都能让病毒传播”。

  “无论是典型的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颊炎,都会累积咽部,造成孩子吞咽困难。由于局部有红肿或破溃,所以热的、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和水是很难被接受的,相对而言,偏凉的、无刺激的食物和水会容易一些。”医生表示,不要给孩子吃粗糙食物,这样会造成孩子对进食的恐惧,如果孩子体内的水分不够,那么退烧的效果也就会不理想,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孩子吃一些退热药,提高他的舒适度。

  此外,医生建议家长保持环境卫生,尽量保持空气流通,孩子在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患者的日常用具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煮沸3分钟;玩具、桌椅衣服和便盆等要消毒液每天清洗;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同时避免患者接触其他儿童

责任编辑:wuchunjun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