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任期最长邮政总局长,他的家乡在苍南

9821ae92ly1g0u1jkxhjwj20qo0qodk5.jpg

1897年,郭心崧出生在浙江温州,字“仲岳”,从小聪明好学。1911年,在宜山小学堂毕业后,以第二名考入温州中学堂。1917年,毅然离开了江南垟,留学东洋。自此始,这位江南垟骄子,如鹰击长空,龙游大海,开始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郭心崧早年深感:
      清廷腐败非推翻不足以救中国。

      ——《苍南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年

      《郭心崧传》连载1:
      第一章:少年岁月
      家乡与家谱
9821ae92ly1g0u1jkmmd9j20ci08bgnt.jpg      

金乡镇南门山区有一片旷地,山清水秀,草木葳蕤,山形如龙蟠虎踞,故名为“龙蟠基”,此地被视为风水宝地。

      龙蟠基村民以郭姓为主,追溯其源,其祖先为汾阳王郭子仪,其后人迁移到福建漳州。明末,郭姓一支从漳州迁徙平阳(今为苍南)定居,其中一支分迁到龙蟠基村。数代繁衍,人丁两旺,到郭盛祥这一代,已经是晚清。

      郭盛祥(1825-1897),字凤祥,号仪廷,生于道光五年(1825)。他精明能干、头脑灵活,依托山区经营山货,盈利颇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财主。在郭盛祥看来,龙蟠基村地狭人小,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不利于发展,便有意迁徙区域广阔的江南垟发展。

      江南垟位于鳌江以南、横阳支江以东的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居民富庶,交通便利。但当地民风强悍,宗族械斗频繁,大姓人家因人多而势大,有的小姓人家因人少而成弱势群体,只得从夹缝中求生存。为了不被人欺负,一些小姓家族通过联宗,即几个小姓联合,互相支持来对抗大族。也有些小姓通过嫁娶大姓人家子女,以联姻形式攀附大族而取得“保护伞”。郭盛祥知道,郭姓在江南垟是小姓,要在江南垟生存立足,必须依附大姓才能生存。郭的妻子王氏是江南垟张家庄王明国之女,而张家庄村以王姓为主,是当地望族,王明国这房是张家庄王姓中最有实力的。有妻子娘家人做靠山,郭家在张家庄村虽然单门独户,但完全可以立足。

      光绪十七年(1891),郭盛祥全家离开祖居地龙蟠基村,迁往张家庄村生活。郭盛祥在岳父家旁边购地建屋,并在岳父的鼎力帮助下,把房屋建造得气势恢宏。房屋坐北朝南,七间联排,门前石板铺路,正厅、后院、厢房组成院落。其中正厅七开间,十三架七柱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廊,各间用木板壁隔断,房间内地面用木板,内设阁层。正厅台基由陡板石筑成,上压花岗岩阶沿石,明间置三级踏垛;檐口置精美的瓦当、滴水,有花草、寿福等纹饰。郭盛祥还在江南垟购置两百亩水田,雇用长工,多年经营后,成为积蓄不少的殷富豪绅。

      郭盛祥非常清楚,要想在江南垟扎根下来,还要通过与江南垟大族联姻,方能巩固关系。他与王氏育有两子三女,长女嫁与石砰外湖李发正为妻,次女嫁与金乡镇庠生张庆麟为妻;三女嫁与浃底园陈敬鸿为妻;长子郭庆长娶金乡镇国学生夏沛尧公①之女为妻;次子郭庆禾娶江南垟李家车村的李树芳之女为妻,李氏生二子:长子为郭心铨,娶江南东门垟杨以笋公②之女为妻,次子便是后来当上中华民国邮政总局局长的郭心崧。

      光绪丁酉年(1897年)十二月廿四日,郭心崧在张家庄村郭家新宅出生,父亲给他取名“仲岳”。郭庆禾继承父亲丰厚的祖产,家庭富裕,不愁吃用。于是,他不愿一辈子做田舍翁。他深知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两个儿子通过读书中举,能给家族带来荣耀,故而在教育方面不惜重金。据见过郭心崧的张家庄村老人王增保回忆,郭的体貌独特,身材高大,双手极长,且聪明异于常儿。当年,郭庆禾或许也看到了次子不同于他人之处,因而着意将他培养成才。

      当郭心崧到发蒙年龄时,郭庆禾将他送入平阳钱库(今苍南钱库镇)最负盛名的王仲平的“汉成初等小学”③就读。郭心崧聪明好学,深受王仲平喜爱。光绪二十八年(1902),平阳宜山著名的乡绅陈筱垞(1861-1938)在宜山创办江南第二高等小学堂,旁设宜山初等小学堂。这两所小学就是后来宜山小学的前身。学校名师云集,仅次于平阳县学堂。为了让郭心崧接受更好的教育,王仲平推荐他到宜山初等小学堂就读。

(郭心崧传/ 林坚强 徐华炳 陈文苞著)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