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分钟过江”想起过去的过渡

640.webp (16).jpg 


真想不到,现在龙港到鳌江已有五桥六桥,开车一分钟过江已成事实,这何止是一日千里?我每当到此过江时总会想起过去的过渡。

过渡,曾经是历史的重要交通方式。过渡,也是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的重要连接过程。

640.webp (15).jpg


小时候,到方岩下与江口过渡总在我心中怀有一大憧憬与希望,因为此地就是农村通向城镇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很多人生活奔波渴望收获的向往之处。

四五十年前,我是经常在原方岩下与江口二处坐江轮过渡过江的,那种经历终生难忘。那时的方岩下与江口就是江南一带人民前往鳌江与平阳的必经之途,没渡船就过不了江。

640.webp (14).jpg

过渡,虽然落后,但也给我的人生积累了许多经验。我多次来往于渡口,至今留下不少难忘的梦记。特别是“落水”与“上岸”犹为深刻。

童年时节,有一次我跟大哥从平阳回江南老家,那天当渡船从鳌江过渡刚停靠到方岩江边码头时,我年幼无知,不知深浅险恶,想先行一步,以表自己勇气,纵身一跳,结果人掉到江水里了。那时的码头是斜坡石头做的,上面有泥与水,很滑,我站起来后浑身是湿淋淋的泥水,只好拖泥带水到了方岩下坐轮船。在内河轮船上,大哥把我的衣服脱了洗净挂在轮船的窗口上晒,船到白沙时衣服才干了一半,只得将就着穿上赶路回老家。那次给我的教训刻骨铭心,后来在工作中才慢慢懂得“船到埠头才一半”的古训是相当正确的。

少年时节,有一次我挑着一担空箩筐从鳌江回江南老家,经鳌江过渡后匆匆赶到方岩下坐内河轮船。船未开,我挑着箩筐站在船边不知要坐那只船好,正犹豫不决时,一不小心在两只船摆动之间一脚踩空了,人与箩筐都落了河,后被边上的人拉了上来,浑身也是湿漉漉的。自己觉得很倒霉,于是就不坐船改为带水步行到家,到家时衣服也干了。这次使我醒悟到“脚踏两边船”的后果相当危险。

还有一次是台风前的下午,我到江边过渡时,天空昏暗,大雨将临,江面茫茫,那种恐状确心有余悸。因为天暗船少,乘客不多,渡口将关停,但与我一起的几位乘客有急事非得要过渡,在进退两难时来了一只手划船,经再三请求,才同意开船。船到江面,风起浪重,我们乘客是胆战心惊,甚至有末日来临之惧。但见那船老大却是脸不改色心不跳,根本不当一会事,安安稳稳把船划到了岸边,足见他是久经风浪的人。船靠岸时人才如释重负。这一次我深深体会到“安全上岸”是何等珍贵。

当然,过渡也有看风景的时节。有一次我被学校推荐为全校唯一的代表,参加县“红代会”(如现在的少代会),那天下午我与全区几位师生代表一起到方岩下坐渡船,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人在船头迎风而立,大家高唱红歌,远望天边,内心涌现出一种特有的憧憬与激情。有位同学看到了天边的彩虹,惊叫了起来。另一位同学却说:如果在这个江上也有一条像长江大桥一样彩虹般的桥梁就好了。大家只是一笑,那时感觉简直是异想天开。可如今已远远超过那时人的想象。

640.webp (13).jpg

方岩码头内河

渡轮最早是手划船,比较慢,后来是轮机快一些了,但开船时马达的“突突”声有时震动的特别利害,会使人浑身甚至脸上肌肉发抖。有时人上岸了,感觉身体还在颤动。

那时坐渡轮要买一支竹签,三分钱,人人手中紧握这支签,上岸经过渡口过门时把签丢在箩筐上,算是已过了江。人到了鳌江犹如到了大城市一般,江边码头到内河轮船一带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造句我就是用在此处的。

那些年,从我的老家走路到方岩下总感觉特别长远,往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村庄小路,要弯过许多偏僻的农村,穿过多少桥梁,经过几处坟墩。到了江边有时脚也有点软了。如今从老家到龙港才几分钟,就在眼前。现在每当开车或坐车经过江面时,总怀有一种感慨,不知是怀念还是留恋?鳌江江面上连续飞架了多座长桥,开车一分钟就可过江,真是天翻地覆。

其实,过渡也是人一生中重要经历。今天,“农民城”已变成“龙港市”,这是龙港从低向高、从小向大的前进大过渡;也是从落后走向文明的历史大过渡。


640.webp (12).jpg

轮船过渡已成历史,城市过渡正在开始。这个曾经荒凉千百年的小渔村变成喧闹的城市。历史已翻过了难忘的篇章,历史又迎来了崭新的一页。它给今人留下了珍贵的旧影,也为后人铺设了漫长的新路。

在今后的前进中龙港必定还会有不少新的历史性“过渡”呢?


------故土耕春

2019年12月18日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