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白沙河--再回首 恍然如梦

640.webp (19).jpg

综合整治之后的白沙河


流淌了千百年的白沙河,印记着无数前人的丰功伟绩与艰辛足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江南人民,见证了多少人世沧桑与岁月沉浮。白沙河如今已成为龙港市的重要一脉,随同龙港人一起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唤醒、新生、再创辉煌的新使命已如潮而至。


640.webp (18).jpg

综合整治之后的白沙河


长长的白沙河紧依十里白沙路,贯穿于江南南北大地。它虽没有奔腾不息的滚滚浪潮,也没有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但从古以来长流未停,通航不断。它悠远而漫长,总是伴随千年古道久经风雨;它古老而坎坷,总会紧随万民百姓通忧共患。千百年来,在这条江南人民的母亲河上曾运载过多少名人名事,经历过多少生生息息,留下了多少可歌祖迹。


640.webp (17).jpg


再回首,背影远走;再回首,恍然如梦。


白沙象岗是我外婆家的地方,是我童年常去的向往之地。白沙河给我留下很多难忘的回忆,特别是在这条河上坐船的经历,仿佛是昨天。


最早坐的是手划木船,俗称“长船”,这也是我从小印象最深、感觉最有情味的地方。“长船”比绍兴的乌篷船长,一人手划(绍兴是脚划)。“长船”内却是一个清寂中有畅叙,陌生中有热情,落后中有欢愉的小世界。随着吱吱呀呀的桨声一起一落,船儿一晃一晃缓缓前行时,船篷底下隐藏着的那个小世界便慢慢开始了交流。我起初坐此船时内心总有点担心,因为自己不会游泳,后来慢慢习惯了。


640.webp (16).jpg

      通往龙港城区,这条河是白沙河。以前是交通主道,白沙路老百姓出门就在门口等船坐船去东西南北。这条河30多年前,老百姓洗衣服,做饭洗澡都是用这条河水里的水。


脱鞋进舱,席地而坐,一般一舱分坐四人,一边各二人,一一相对,双腿互插。虽然大多乘客之间基本不认识,但同舟是缘,彼此之间就容易互吐心声,这也是为平淡的农村生活增添一种河上的情愫。因为空间小,同坐一船,甚至同盖一被,陌生人之间便拉近了距离,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同船共渡的黙契之情。这一小世界清静而独立,短暂而温馨,无拘而无忌。


640.webp (15).jpg

象中村,以前是石板路,现在水泥路。这条路通到海城,长达10多公里。几十年前下雨天不用带雨伞,现在留下不多的这样屋檐。


当然,这种“长船”除了白沙河外,其他地方也有。不过,白沙河显得特别长与直,从方岩可直通到钱库与金乡。人在船上一边还可看到凉篷下一路街坊的风土人情,却有一种让人留恋与回味的乡间幽情。


640.webp (14).jpg

以前是一条商业街


雨天坐“长船”更有一番趣味,有一次我坐在篷船内,看到河上一片茫茫,四野一派宁静,船内的人正叙说着有趣的民间传闻,我一边听一边看河外,心中总有一种返古的感慨。雨滴慢慢打落在河面上咚咚声,与打在篷顶上的的嗒嗒声连成一片,再与木桨一上一下的击浪声交杂一起,犹如构成古老的打击乐曲,更引人遐想。


640.webp (13).jpg

理发店已有40多年了。


我有时借着船篷的空隙小洞往外望,点点细雨飘落在河面,引起圈圈点点微波,仿佛这白沙河正朦胧着陈旧的岁月斑斓,满载着早年的世变沧桑。在烟雨中河面时有淡淡的薄纱,岸边一排凉逢下那长长的街坊上人来人往,叫卖匆匆,虽然显得有点暗淡,但也颇有小市之趣。河边水埠常见妇人们进进出出,提水洗刷;河上鱼鸭戏游,路边鸡鸣犬吠,一眼望去是那样地如梦如幻,柔情万般,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浓浓水墨画境,静美而亲近,平和而温馥。


640.webp (12).jpg

象南村,这间老房子。也就是白沙路唯一保存下来的老房子。


每当此情此景,我总仿佛感觉到这船儿把人带到了遥远的古代里,所以小时候对坐“长船”总有一种深深的感怀。


640.webp (11).jpg

看到白沙粮站


后来,我也常坐内河轮公司的长拖客轮,这长拖客轮与“长船”比就大不一样了。人多、船大、热闹、速度快是主要特点,五六只轮船连在一起,宛如一条长龙。不过此船有规定的统一时间才能开,时间错过就只能等下一趟了。人在船内比较安详,宽阔,但彼此之间少了“长船”般的亲近。却增加了“公共服务”内容,卖膏药的,做把戏的,讲书唱词的、算命看相之类的等等,虽比较简陋,却也缓减乘客一时“坐等”的无聊。坐长拖轮还比较自由,船与船之间可以来回窜走,有时人还可以爬到船背上或仰天而趟,可看一路航行中的白沙风光,可看天上的云彩,可吹一路爽意的凉风。因天上有暖日,比较舒服,有一次我竟趟在船背上睡着了。


640.webp (7).jpg

白沙中学,小学是一起的,现在是刘店老人院。


比长拖客轮小的是小轮机船,比“长船”稍大一些,坐此船的好处就是时间快,不用等规定统一时间,人满就开。但轮机马达较响,人在船舱感觉震动比较厉害,有时会震的人浑身发抖,耳朵欲聋,人之间说话听不大清楚。有时还会冒黑烟,我坐过多次,总感觉不舒服,后来基本不坐了。七十年代末,“林家院走私”期间,在白沙河上此类船最多,来往如梭,昼夜不断,船冲浪涌把整条白沙河两旁的岸边泥土都掀了好几层。这就是那个年代留下的历史斑痕。


640.webp (6).jpg

牌坊

 再后来又发展到快艇,那速度是飞快了,冲浪如潮,飞射似箭,人在船上顶风前行,确有风驰电掣之感。但我感觉危险性较大,所以只坐过一二次。


长长的白沙河除了载客坐船外,当然还有多方公利,可为钓鱼捕鱼者带来丰富的垂钓生活,为农家人生活提供便利,为农业灌溉,为商业运输等等。此外,这河上的水本是历代人主要的饮用之源,是人们生活所不能少的。 


鳌江以南的平原一带河网纵横,四通八达,条条河流都与白沙河相通共流。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河流是重要的交通主路。每当重大事情,都会有不少人用长船或“河泥船”来载人,如红白喜事,农村做戏、汇市等都会有一大家人坐船前往。我从小就多次坐船到白沙,特别是正月做戏时再热闹。


640.webp (5).jpg

二河小学


春节期间的白沙,到处有鞭炮声,大多儿童们进入一种欢乐的状态。我曾在白沙河边看到一路风光,吹吹打打的情景。在我外婆家有凉篷下的古老楼房上一边吃酒,一边可透过窗门看到河西面的一片空旷田野。虽然只是二楼,却也有居高临下之傲。


那时好多人是一大家人坐船到白沙看戏的。我儿时在象岗古戏台看戏印象很深。锣鼓喧天,人来人往,连续多天。戏台下热闹非凡,虽然也看不懂台上做的是什么戏,但记得最清楚的是经常看到有“白鼻头儿”(小生)吃粉干的情节,我那时候总认为肯定是“白鼻头儿”累了饿了。看台上吃粉干那个劲,自己跑进跑出也累了,肚子不禁咕噜了起来。


640.webp (4).jpg

最早是白沙乡电影院


在白沙河东面的“塘外”摘豆也是童年一乐。有一次我跟人到“塘外”的涂园,看那一大片瓜豆、花草与芦苇(称涂蓑),一阵风吹来特别舒畅。我还有一会与表兄一起把豆放在铁罐头盒内,再放到灶窝内煨,听到劈劈啪啪声音后,就可拿出来,凉一会儿就可吃了,特别香,至今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了。


到海边涂滩捉小蟹,曾闹了不少笑话。那时我年小文弱,不胜体力,有几次跟随堂兄们一起到涂滩上抓小蟹与拾泥螺,有一天我带了十几只馍馍结果只抓了十几只小蟹,一比一,被同伴们笑了。还有一次拾了大半天泥螺,到了傍晚,潮涨了,自己拼命往回跑,跑了很多路,天黑了,快到家时不慎脚一扭摔倒了,泥螺全滚到路上。不过从现在来讲,这些也是给孩子们的一种涂滩生活体验。


640.webp (2).jpg


几度春秋,几经沉浮,几十年光阴如烟而过。如今的白沙已与龙港市连在一起,甚至几乎分不出农村或城市。白沙河上过去的交通船只近乎灭迹,或已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这是时代的跨越,是发展的巨变。


640.webp (1).jpg

综合整治之后的白沙河

漫长的白沙河记载着漫长的岁月进入了历史,白沙河虽几经周折,甚至面目伤损,却照样流淌。现在已迎来了崭新的时代,新时代应该以新理念重筑白沙河两岸的新风光,重展白沙河的新风采,重放白沙河的新能量。其中开发旅游已势在必行,如把过去的“长船”改为游船,作为开发“十里白沙路”民俗风情旅游的配套文化,定有美图可画。近年来,重修白沙河已引起政府重视,龙港建市后作为有一定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古迹的白沙街与白沙河,在开发旅游之路上大有前景。


640.webp.jpg

综合整治之后的白沙河


重修河水之利,重兴千秋大业,必须形成共识。积极保护,重整旧貌,焕发新姿,时不我待。白沙河的未来必随龙港市的崛起以更加壮丽的雄姿而融入新时代、新发展之梦。


文:故土耕春

2020年1月3日


来源龙港网综合与网络   文:故土耕春 

部分图片及图解来源:今日头条鞍师老朴的行摄世界 肥猫xuechengdong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