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这些诈骗专挑老年人下手!赶紧转给爸妈

龙网传媒
2023年02月12日 15:06

图片图片

近年来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

“关爱老人”的旗号

骗取老年人钱财

给老年人造成

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

图片
图片


市反诈中心

整理了几类

老年群体高发案例

展示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

以为警示

图片

假借“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之名

我市市民詹阿姨在网上认识了王某,王某推荐了一个“XXXX国家扶持政策”投资项目,他介绍该项目针对老年群体存款可高额返利,并发送二维码让她扫码下载,并称如果詹阿姨发展成员她均还可获取等额佣金。于是詹阿姨分享给好友们,心动的何阿姨微信联系她了解项目具体情况,听完觉得收益不错,便将钱转给詹阿姨并签订项目文书,按文书中承诺每存1000元每日返50元,每存10000元每日返500元,连续返利180天后返利升级为每存1000元每日返60元,直至2050年实现每存1000元返6000元的高额分红。在投资期间何阿姨也发展了不少下线,两个月后,詹阿姨和她的下线们突然发现APP无法登入,她才意识到被骗。
图片

警方提醒:

稳赚不赔的“投资”并不存在,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高回报”所迷惑,引导下载指定APP投资,每天定时返还高额利润是骗子抛出的诱饵,远高于银行年化率的“投资项目”需多方求证核实,切勿轻信。


假借“追回投资款”之名

我市市民王大爷曾在一个P2P平台投资了7万元,不幸的是,爆雷后一分钱也没拿回来,他一直琢磨着将钱要回来。于是,将求助的希望放在互联网上,更不幸的是,对互联网不熟悉的王大爷再次落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陷阱,该平台称可以帮其把前期的7万元投资款要回来,但需要完成指定的任务。多次转款后仍无法拿回投资款的王大爷才意识到被骗,损失11万余元。

图片

警方提醒:

雷的P2P平台”可以“回款”都是诈骗,不要轻信骗子“代追回款”的谎言,如真有回款也是法院判定执行,不会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回款。


假借“黄昏恋”之名

我市市民赵大爷通过相亲交友平台认识了一位网友,通过视频两人相谈甚欢,嘘寒问暖的问候使赵大爷感觉自己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两人在网上聊天后,对方竟主动提出与其发展男女朋友关系,卢大爷欣然应允。确认关系后“老伴”称想赵大爷了,想过来看看他,可是路费太贵了。赵大爷一想到很快就能见到“老伴”了,未及细想的他立马将路费转给“老伴”。谁知转款后等了数日,迟迟等不到“老伴”,微信还被对方拉黑了,赵大爷意识到自己被骗,损失千余元。

图片

警方提醒:

“黄昏恋”主要针对独居的老人,通过网络发展成为恋人,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钱到手后便拉黑对方。追求美好的感情无可厚非,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擦亮眼睛,不要被美丽的谎言所蒙蔽。


假借“鉴定售卖古董”之名

我市市民佟大妈无意间看到网页上有“回收鉴定老物件”的信息,她很感兴趣,主动加了对方微信后,认为有“售卖”成功的可能性。“客服”称下载指定APP可提供免费的专家帮佟大妈鉴定,于是她点击链接下载了APP,并将家中的花瓶、手表等物件都上传到APP中等待鉴定,两天后,“客服”称佟大妈的物件都是正品,非常值钱,询问她是否同意由其代为售卖,佟大妈兴奋不已立即同意,次日,“客服”称有人以20万售价拍得佟大妈的手表,她只需要缴纳“手续费和个人所得税”便可提现完成交易,信以为真的佟大妈将费用转至对方指定账号后,却发现APP不能提现,佟大妈意识被骗,损失千余元。

图片

警方提醒:

骗子无视藏品真伪恶意夸大藏品价值,使受害人对藏品价值造成错误认知,通过向受害人虚构后期“买家”和“拍卖”服务、骗取受害人“鉴定费、手续费和个人所得税”等费用,从而达到诈骗目的,所谓的网上鉴定、网络交易一定要提高警惕。

图片

图片


守好“养老钱”

安心度晚年

赶快转发给身边的长辈

图片

图片

来源:平安温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图片

更多资讯

 大事 身边事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图片


投稿信箱:395315223@qq.com

新浪微博@龙港网站

商务合作微信号caoshongbin长按复制添加

图片


图片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招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龙网传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