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未来腾飞的支点——写在瓯南大桥试通车之际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在跨越了一个个急流险滩、江河峡谷之后,才一步步向前发展的。瓯南大桥的建成通车,是苍平两县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物质成果,是两县经济社会向前推进的历史表征,也是两县人民———

撬动未来腾飞的支点——写在瓯南大桥试通车之际

  总长881米,桥宽24.5米,双向四车道,总投资1.65亿元,亚州最大跨径的垂直开启型桥梁———温州瓯南大桥29日就要试通车,苍南、平阳两县百万人民无不为此欢欣鼓舞。龙港、鳌江两岸的群众更是笑逐颜开。大桥的通车给两岸交通带来方便,隔江相望的居民终于圆了一桥飞架南北的百年梦想。大桥的建成给鳌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为苍南、平阳两地乃至整个温州南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搭起更加广阔的平台,成为一道万众瞩目的城市化标志和靓丽风景线。

一江潮水 承载多少沧桑

  鳌江初名始阳江,旋称横阳江或钱仓江,为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干流发源于文成县桂山乡吴地山麓,干流总长91.1公里,支流以苍南的横阳支江为最长。干流流域称北港,横阳支江流域称南港,南北港在凤江汇合后,东流注入东海。龙港镇至江口一段,以鳌江中线与平阳县为界。
  祖祖辈辈以来,一江潮水,隔断了两岸人民的交通往来,人们往往只能无奈地望江兴叹。于是,渡船成了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1990年,我县共有渡口17处,其中自鳌江溯流而上至直浃河,就有龙江、方岩、新渡、直浃河、新塘5个渡口。渡口中以方岩渡规模最大。方岩渡古称安澜渡,位于鳌江下游龙港镇方岩村北首,北岸是鳌江镇,两岸相距350米。清同治七年(1868年)募修,两岸建有石砌码道,南岸码道长70米,每渡以10人为限,每人渡资3文,夜间8文。建国后,渡口改用木质机动船渡运,两岸码道也多次加宽加高。1984年起,渡口由县渡运公司经营。1985年建造两岸浮动码头,同时建造了3艘300客位钢质渡轮用于渡运。另外,龙江渡、原名平安渡,也是位于鳌江下游江口、横阳古道上的第一渡。元大德十年(1306)修建,1990年两岸码道各长80米,宽3.2米,有12吨渡船3艘,日渡千余人。
  江水深不可测,变化无常,不知多少条性命葬身江中。谈及台风期间渡口停运,风急潮凶的日子,造成过江群众生命财产严重损害时,方岩村的老人们感慨万千。
  一江潮水,见证了沧桑巨变,承载了万古悲愁,流淌着心声泪花,凝结着无限期待。“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一代又一代鳌江两岸人民百姓的共同美好心愿和梦牵魂绕的祈盼。

一个设想 寄托无数希望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利益负责的精神,1992年,建设鳌江龙港第二大桥的设想终于浮出水面,提到两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1992年9月,鳌江镇政府制订《关于修建鳌江第二大桥方案》,以平阳县委文件上报温州市委、市政府。龙港镇也将建桥方案以苍南县委文件上报市委、市政府。市政府领导马上批示市计委负责协调。1994年7月,市计委发出《关于鳌江二桥立项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部署建桥工程前期工作。1999年12月24日,市长钱兴中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明确由市计委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建桥选址论证。2000年1月29日,市委书记蒋巨峰又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同意“专家组选址意见”。2001年1月,鳌江———龙港大桥联席会议在龙港镇召开,统一该大桥采用开启式桥型和委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承担工程的勘测、工可、设计等事项的意见。
  “活了大半辈子,最让我激动和自豪的是看了2001年1月8日,龙港、鳌江两镇在温州日报刊登的鳌江———龙港大桥征集桥名启事后,我心系家乡建设,深入调研论证,并以‘温州瓯南大桥’提名在众多的应征桥名中选定。”71岁的退休老干部朱克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记忆犹新,兴奋不已。他说,同年9月27日,看到龙港、鳌江两镇在江上隆重举行的大桥试桩工程动工仪式,他和身边的许多人一样,都高兴得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2003年7月6日,备受苍平两地,龙港、鳌江两岸百万人民关注的瓯南大桥建设工程终于正式开工。轰鸣的机器,强劲的号子,通亮的灯火,激活了沉寂的江面,也绽开了百姓的容颜,人们从不断完善的大桥身影中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一座桥梁  勾画美好明天

  似巨龙过江,如长虹卧波。雄伟壮观的瓯 南大桥一边连接着百年商埠、瓯越明珠的鳌江镇的胜利路,一边连接着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镇的文卫路,两个城镇从此紧紧地“握手”。
  大桥全长881米,其中正桥长408米,正桥宽24.5米,南、北引桥长369米、引道长104米,引桥、引道各宽17米,全桥按四车道布置。引桥、引道不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正桥两端各设两座人行梯道交通。
  瓯南大桥“桥中桥”———主通航孔钢桁梁呈鲜亮的桔红色,极外醒目。温州瓯南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陈洪钺介绍说,这个庞然大物长约75米,重约1003吨,通航净空宽度64米。它两头分架在江中心的两个大桥墩上。两个桥墩实际是两个高达56米的主塔。建成通车时,钢桁梁将与桥体合成整体,供人车通行,净空高度约10米,300吨以下的船舶可通过航孔过往。根据潮位以及通行船舶的变化,钢桁梁每天的升降将是不定时的。当通行船舶超过300吨时,钢桁梁需提升至桥墩顶部,最高的净空高度为23米,可供千吨级船舶单向通航。
  瓯南大桥于2003年7月6日江中第一根桩基正式开始施工,2006年9月主桥合龙,大桥从立项到主体工程初步建成历经整整5年多时间。自开工建设以来备受吕祖善、王建满、邵占维等省、市领导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去年5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好三个节点,完成瓯南大桥建设任务”的目标任务要求后,苍平两县倒排时间,抢抓进度,强化措施,克难攻坚,全力打好各节点的施工决胜战,确保了大桥的顺利竣工。
  大桥即将正式通车,而鳌江两岸百姓生活却早已悄然发生变化。在龙港文卫路不到500米的一段路上,如今已新开出了10多家餐饮店。店老板们畅想着通车后的车水马龙情景,纷纷喜上眉梢地说:“我们期盼大桥通车,将来生意肯定更加红火。”
  瓯南大桥建设也给龙港、鳌江两地的房地产打了一支“强心针”。早在2003年大桥开工时,一些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开发商就在鳌江沿江一带寻找商机。据了解,去年上半年,鳌江沿江的房价已经猛涨,一般在每平方米2000多元,目前已超过4000多元。去年5月龙港沿江一带房价每平方已高达3000多元的纪录,今年2月初也剧涨到5000多元。“肯定还看涨”。一位房地产介绍所工作人员口气坚定地说:“当然这都是借了大桥建成通车的东风。”
  由于大桥试通车前管理需要,禁止通行。原本走几分钟就可到达对岸的行程,记者只得改为坐车,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到鳌江轮渡港口。在大桥旁,记者采访了一个带着小孙女来参观大桥的张大伯,谈及通车后将来两岸交通建设和人民生活新变化的话题时,老人笑呵呵地说:“明天肯定更加美好。”

一轮崛起 开启发展新篇

  瓯南大桥是温州市重点工程,更是万众瞩目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连心工程,倾注了苍、平两县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凝结着龙港、鳌江两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瓯南大桥的建成是龙港、鳌江两镇城市化发展新的里程碑,是加快鳌江流域发展的“助推器”和“润滑剂”,将进一步增强两岸人民交往,优化两岸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集聚鳌江流域区域优势,推进温州南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年初召开的瓯南大桥建设汇报会上,县委书记章方璋提出,苍平两县要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规划共绘、基础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的原则,抓紧做好鳌江流域的各项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带动温州南部经济协调发展,使鳌江流域尽快成为带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温州中心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县长黄寿龙指出,要充分利用瓯南大桥通车这个大好平台、大好机遇,建立起一个更有竞争力、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整合资源,加快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淘汰弱势产业”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主动科学地承接温州中心城市轻工产业的转移,努力实现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奋斗目标。

  古鳌崛起,巨龙腾飞。瓯南大桥试通车开启了龙港乃至我县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苍南乃至鳌江流域以及整个温州南部经济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温州乃至全国大桥建设史上的新篇章。让我们共同记住,2007年4月29日,这个拭目以待、激动人心的一天,这个具有历史性重大意义、将载入苍南发展光辉史册的日子。

责任编辑:chenjizhe

© 2003-2025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