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评估报告

目  录


一、《行动计划》实施主要成效和经验 1
(一)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2
(二)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2
(三)城市建设力度空前 3
(四)城乡面貌全面改善 3
(五)政府服务大幅提升 4
二、《行动计划》总体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5
(一)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6
(二)项目推进实施情况评估 8
(三)保障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9
三、《行动计划》主要任务评估 10
(一)城市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 10
(二)平台建设力度加大,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11
(三)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12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13
(五)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幸福大幅度提高 14
(六)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小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15
(七)城乡发展协调推进,一体化发展格局初现 16
(八)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 16
(九)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17
四、小城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形势 18
(一)主要问题 18
(二)面临机遇 19
五、未来三年小城市培育对策建议 21
(一)进一步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 21
(二)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效率 21
(三)坚持小城市培育政策保障 22


苍南县龙港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
(2011~2013年)行动计划
评估报告

一、《行动计划》实施主要成效和经验

小城市培育试点两年多来,龙港镇深入实施经济转型、城镇转型、社会转型发展等三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龙港镇小城市培育三年(2011~2013)行动计划》,小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主要任务顺利完成,成效突出。

(一)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培育三年来,龙港完成行政区划调整,镇域面积扩大到172.0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占比增加一倍,达到13.7%。谋划了30平方公里的海涂围垦作为龙港新城,成为苍南县城市化主战场和国家级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的核心区,正式纳入省级产业集聚区,功能地位全面提升。建成区面积扩大2平方公里,达19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增加4万人,达到25.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6.8%。作为温州大都市第一副中心核心区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城市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二)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坚持工业立镇,积极推进新城产业集聚区、城西工业区、舥艚工业功能区、小包装工业园区、小微企业提升园等产业平台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实力。三年实施重大工业项目57个,预计完成投资77亿元。新增规上企业5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培育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0个省、市著名商标。预计2013年投资总额、GDP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5亿元、185.7亿元和18.9亿元,年均增长达到40.08%、13.47%、15.08%,GDP和财政收入占全县比重三年分别增加8和5个百分点,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三)城市建设力度空前

坚持规划先行,投入2000万元完成龙港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立了新的城市发展框架。新城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并重推进,三年实施122个重大建设项目,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 。龙港污水处理厂、华润浙江苍南电厂一期建成投产;沿海高速复线、鳌江跨江大桥、世纪大道拓宽工程、瓯南大桥引桥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顺利推进;龙港体育馆、龙港高级中学、松涛嘉园农房集聚点等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道路总里程和公共停车泊位,2013年底将分别达到340公里和 5500个,比2010年分别翻一番和四番多,城市建设力度空前。

(四)城乡面貌全面改善

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镇复评,不断完善环卫保洁制度。大力实施“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行动,三年拆除违章建筑235万平方米,整治河道130公里,新增农房改造7524户。推进建设35幢高层建筑和157.5万平方米高档住宅小区。基本完成龙港九龙柱广场、海塘纪念广场等项目施工。到2013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了3.5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上升到85%和100%,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五)政府服务大幅提升

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强镇扩权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撤销13个办事处成立17个新社区,县级部门派驻副科级单位达到13个,进一步理顺镇与社区,镇与县级延伸机构的关系。建立一级财政体制,明确县镇分成比例,城镇建设财力物力明显增强。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就业保障、应急维稳等四大服务中心运行良好。组建了苍南县龙港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实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适应新城建设开发管理需要,组建了新城城管中队,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回顾龙港两年多来的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经验。

——坚持以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品位。聘请国内顶尖机构编制龙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重要地块城市设计,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的规划设计指导城市未来发展,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9%以上,为城市布局优化和城市品位提升创造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人本宗旨完善公共服务。把改善民生作为小城市培育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事业服务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三年来,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11个百分点,建成区常住人口增加4.1万人。

——坚持以产城联动促进资源整合。始终秉持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协调发展的理念,统筹规划建设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三年来,狠抓城西工业区、小微企业园等产业平台建设,大大提高龙港的产业集聚度。

——坚持以挖潜扩容增强要素保障。开展对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综合整治,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做好存量文章。通过“三改一拆”、扩容提升等手段,着力对1.5万亩低效土地进行再开发,显著增强土地要素的保障能力。

二、《行动计划》总体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行动计划》提出按照龙港镇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区域职能和综合实力,着力把握城镇改革、小城市培育、温州大都市区构建、海洋开发等发展机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建设全国城镇综合改革示范基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的滨海工贸特色城市。

围绕“人”和“城”两大主题,通过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举措,扎实推进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不断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力促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将龙港镇培育成为发展领先、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市和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围绕功能定位,《行动计划》从经济转型取得较大进展、城市转型实现较大突破、社会转型达到较高水平、生态人文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入五大方面着手,提出了八大类57项指标。具体到任务上,《行动计划》提出了改善城市人居质量、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九大提升任务。三年共安排项目74个,计划投资共147.3亿元。2011~2013年行动计划目标指标详见附件1。以下就指标完成、项目实施和保障政策到位等情况评估如下。

(一)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上一轮小城市培育行动计划八个方面57项发展指标,到2013年底,56项指标达到目标要求,其中投资总额、财政总收入等10项超额完成;GDP总量、建成区常住人口集聚率、三次产业比重、工业功能区面积等46项达标完成。千人医院床位数等受区划调整后摊薄等因素影响没有完成目标要求。目标总体完成度达100.1%。

从GDP、投资、财政收入等核心发展指标看,完成较好(如下表1),为加快龙港小城市培育打下坚实基础。

1:行动计划十大核心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基期值

2013

目标值

2013

实际值

完成度

%

1

投资总额

亿元

38.20

100

105

105

4

其中:社会投资

亿元

4.90

16

17

106

7

建设用地盘活存量

公顷

120

2

2

100

12

GDP总量

亿元

127.10

185.4

185.7

100

1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2.40

18.8

18.9

101

14

其中:税收收入

亿元

11.20

18.25

18.25

100

17

三次产业比重

4.8:55.7:39.5

3.8:53.8:42.4

3.8:53.8:42.4

100

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

%

31.6

39

39

100

42

饮用水供水水质达标率

%

95

98

98

100

45

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

%

84

100

100

100

57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见附件1。

(二)项目推进实施情况评估

1、规划项目实施基本顺利

从三年来的规划项目实施情况看,上一轮小城市培育行动计划确定实施的工业经济、商业住宅、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体制创新六大类共74个重大项目中,预计到2013年底,除了7个项目由于受到土地指标、项目审批等方面制约未启动,以及1个项目因实施条件变化被取消外,共可完成项目26个,加上在建项目40个,实施项目数量占项目总数的89.2%,如下表2。

表2:规划项目完成情况表

项目数量 (个)

其中

未实施

项目数

占比

%

在建

项目数

占比

%

竣工

项目数

占比

%

73

7

9.6

40

54.8

26

35.6

工业经济类

17

1

1.4

10

13.7

6

8.2

商业住宅类

26

4

5.5

10

13.7

12

16.4

基础设施类

17

1

1.4

11

15.1

5

6.8

社会事业类

5

1

1.4

4

5.5

生态环境类

6

3

4.1

3

4.1

公共服务和

体制创新类

2

2

2.7

注:上表中不包括取消实施的1个项目


2、规划外项目大量实施

受到行政区划调整扩大的影响,被并乡镇的很多建设项目因为没有纳入规划,而成为行动计划盘子外的项目。根据统计分析,规划外完成和在建项目约有79个。

(三)保障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行动计划》提出了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建立一级财政体制、实施强镇扩权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和城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7项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以及组织领导、要素供给和政策扶持等三大政策措施,从三年来实施情况看,根据《行动计划》要求,“12办、10分局、11中心、1大队、5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应急维稳中心和土地供给中心搭建完成。城市管理取得重大突破,每年300亩的土地保障也基本足额到位,包括1:3的配套基金,以及财政扶持政策。

三、《行动计划》主要任务评估

根据《行动计划》中提出的9大提升工程任务,以下逐一作出评估。

(一)城市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镇建成区面积扩大1.9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增加了4万人,建成区常住人口集聚率提高了3.2个百分点,城镇化提升任务较好完成。

一是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并入舥艚、芦浦、云岩等3个乡镇,镇域面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分别从83平方公里、26.1万、34.1万扩大到172.1平方公里、36.1万和39.8万,为加快城市发展拓展了较大的腹地空间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龙港城市总体规划在2012年修编完成,构建起了“三轴、两带、四板块、多中心”的城市框架,为龙港城市形态打造奠定了基础。

二是滨海新城正快速形成。开辟了龙港新城作为城市化建设新战场,以“四个一边”同步推进模式,加快推进海涂围垦和市政路网建设,江南海涂2.4万亩农转建一次性获国家海洋局批准,一期3150亩海涂完成吹填软基处理;启动区块加快建设,首个镇级城市规划展示馆建成开馆。

三是大力实施“三改一拆”。加大两违整治力度,拆除违章建筑105.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拆违任务;完成旧城、旧村改造547户,共计55613平方米;江口村旧村整体改造进展顺利,老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有序推进。

(二)平台建设力度加大,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镇工业功能区面积增加了3平方公里,工业功能区增加值比重由29.4增加到43.5。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9亿元,同比增长9%。

一是平台打造进一步突出。通过城西工业区、舥艚工业功能区、小包装工业园区、小微企业提升园等产业平台的建设,使龙港的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程度大大提高。全镇工业功能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超过了部分试点镇建成区的面积。

二是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保障,新增2家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面对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与县经信局、银行等部门积极协作,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重组瑞田钢业,并解决鲜八里的经营危机,扶持企业平稳渡过难关,确保了全镇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加快创牌创优,鲜八里集团获全国驰名商标,强盟公司获得“省级绿色企业”称号,新大机具成功合并上市,成为全镇第一家上市公司。

(三)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镇服务业快速发展,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4%,从业人数大幅增加,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浙闽台现代商贸服务业产业基地(龙港电子商务城)等项目被列为省重大产业项目,大润发超市计划年内开业,商业中心广场、百一超市仓储年底全面投入使用;温州礼品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购物景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镇商贸综合体面积达13万平方米,特许经营、物流配送、信用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店铺达2500家,其中新增218家,物流企业达2220家,新增32家。

二是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龙港大道金融一条街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宁波银行龙港小微企业专营银行已正式营业,建信村镇银行、联信小额贷款公司在龙港设立网点,平安银行、龙鑫融资担保正式开业。全镇现有金融机构14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证券经营部2家,保险机构8家,典当、信用担保8家。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镇基本形成便捷、充足、安全的市政设施网络。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实施,甬台温复线、鳌江跨江大桥、世纪大道转盘改造工程、世纪大道拓宽工程、瓯南大桥引桥工程等项目推进顺利。结合城市治堵要求,目前已开工打通10条断头路;龙港九龙柱广场、海塘纪念广场施工已完成,工程已进入验收阶段;新增城市截污纳管9公里。

二是龙港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新城A1区3184亩填海通过国家海洋局验收,吹填一期实现供地,吹填二期全面启动,海景路等6条道路竣工并完成道路绿化,A1区8.2km施工便道开工建设,时代大道实现全线贯通。垦吹填一期工程顺利完成,苍南电厂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加快建设。

(五)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幸福大幅度提高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向好,基本形成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社会事业网络。

一是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全镇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逐年加大,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展。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70%,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下降到3.8%。住房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占地40亩的龙港镇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工程预计年内竣工。

二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苍南龙港体育馆建设工程顺利实施,龙港高级中学迁建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开始施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龙港第十三小学迁建工程推进顺利。到2013年第,学前教育普及率预计达到99.9%,建成区义务教育集聚率达到85.6%,高中段毛入学率98.5%,三项指标均达标完成。

(六)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小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通过河道整治、垃圾污水处理等措施,大幅度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不断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力度。完善“四定一考核”环卫保洁制度,加快绿化建设,实施三公园三广场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绿地1838亩,建成7个省市级森林村庄、8个农村休闲小公园,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镇复评。预计到2013年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3.4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饮用水供水水质达标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上升到85%、98%和100%。

二是大力开展“四边三化”环境整治行动。2013年累计清理垃圾6712处28534.5吨,基本完成20条黑臭河整治任务,河道清淤25公里,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同时,以督查巡查机制、三色督办单制度、交办督办催办制度、文明创建周报制度等工作机制和寻找“大爱母亲河”等主题活动为手段,通过现场监督和对环境的多角度曝光,倒逼自觉整治。

(七)城乡发展协调推进,一体化发展格局初现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初步形成村庄布局合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一是农业“两区”建设深入推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000亩,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部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建成2个市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动物防疫体制市场化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

二是大力提高基础公共服务覆盖面。大力推行农村“一卡通”,加快推进村级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惠农服务,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积极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工程。稳步推进龙港农房改造社区化工程,松涛嘉园等28个农房集聚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至2013年底,共新增农房改造7524户,新增农房改造集聚率为9.1%。

(八)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镇按照小城市培育要求,“十二办、十分局、十一中心、一大队、五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一是完善了公共服务工作平台。相继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城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应急维稳中心和土地供给中心六大平台。其中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小城市培育试点前一年成立,是全省首家镇级审批服务中心,该中心累计进驻部门29家、可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23项。

二是行政和综合执法改革得到深化。整合原县级行政机关派驻龙港镇的相关行政执法机构,组建苍南县龙港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在吸纳原苍南县设在龙港镇的住建、国土、工商等分局的56项执法权限的基础上,再新增16项委托执法权限。组建新城城管中队,以适应新城建设开发管理需要。

(九)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龙港镇在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继续着力推进多项改革措施,基本形成与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了一级财政体制。明确县与镇的财政关系采取确定基数、超收分成、一定3年不变,以及税费返还和专项配套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增强了龙港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方面的财力物力。

二是实施国资体制改革。开展龙港国资营运公司、龙港水务集团公司和龙港新农村投资公司三大国有资产营运平台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国有资产收益率和利用效率,增强小城市调控能力。

三是实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撤销17个办事处成立17个新社区,完成社区组织框架、服务中心平台和运行机制建设,将镇级和县级下放到镇里的共计88项权限下放到社区,加强了基层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也使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大大加快。

四是实施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展“三分三改”,完成152个村的股改和146个村的地改,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累计新增农民进城6932人。

四、小城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形势

(一)主要问题

虽然上一轮培育成绩骄人,但未来三年龙港发展再上新台阶仍然存在不少现实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亟待完善。区划调整后,镇域面积比原来更大、人口更多,管理难度更大。县级部门通过机构延伸虽然建立了多个派驻机构,但管理体制,特别是人事管理制度尚未理顺,存在“机构到,权利未到”现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少事项很难在镇一级完全快速协调解决,管理效率难以提高。加上专业人才匮乏,审批、执法及监管能力无法充分保障,行政管理面临 “扩域”和“扩权”后的双重压力。

2、产业转型升级亟待推进。传统的印刷、礼品、纺织、塑编四大传统支柱行业虽然产值大,但产业链短、层次低,产品附加值比较小,各行业主要依赖少数几家企业支撑,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低、小、散、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传统产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3、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培育试点以来,龙港镇城市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离群众对小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期待仍有明显差距。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投资仍受制于县里统筹,民营投资未能参与,带来发展缓慢,医疗卫生、群众文化设施、敬养老院等服务设施更是不足,千人医院床位数仅2张,公共服务设施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

(二)面临机遇

站在小城市培育新起点,未来三年龙港发展面临难得新机遇。

1、大平台为小城市建设带来产业升级机遇。30平方公里的龙港新城,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发展大平台,不受用地指标限制,开发条件完备,土地资源空间优势独特,为龙港积极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临港产业基地,带来难得的产业转型升级机遇。

2、大环境为小城市建设带来跨越发展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开展第二轮小城市培育的战略决策,为龙港小城市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政策环境。沿海高速复线、228省道、灵海公路和苍南电厂的建设推进,龙港发展的基础设施大环境全面改善,小城市实现跨越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3、新期盼为小城市建设带来功能提升机遇。行政区划调整后镇域范围的扩大,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日益迫切,进城农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快速提高,龙港小城市培育面临着群众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等各种公共服务需求的成倍增长。需求就是动力,就是机遇,龙港小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已孕育强大的内在动力新机遇。

五、未来三年小城市培育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

《行动计划》提出了龙港镇发展定位为全国城镇综合改革示范基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的滨海工贸特色城市。根据三年来实施发展情况,面对国家城镇化战略推进和海洋经济大发展等新的形势,特别是温州市“1650”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的提出,和龙港新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龙港镇发展定位在立意上应更为高瞻远瞩,更能代表龙港历史荣耀和新的发展方向,一是要体现和继续弘扬龙港农民三十年造城精神,二是要体现农民“沿江造城”向“沿海造城”的新跨越,三是要体现龙港在进城农民市民化方面新的发展使命,为此建议龙港镇发展定位确定为现代化的中国农民第一城,对“农民城”赋予新的内涵,以指导和引领龙港镇未来小城市培育的发展方向。

(二)进一步提高服务管理效率

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为首要原则,着力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梳理扩权范围,确保下放的权限“确需、管用、有效”。对于专业性要求高的下放职权,加强人才引进配备,或通过机构延伸解决。二是继续做好龙港综合执法工作。针对综合执法机构与相关职能部门职能交叉、工作不够协调的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结合。三是推进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和“项目审批专职代理制”。

(三)坚持小城市培育政策保障

小城市培育建设,虽然已有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尤其是全社会的舆论氛围支持。既要树立全局意识,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一年不少于两次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龙港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汇报制度,建立领导小组现场协调推进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落实省里关于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各项扶持政策。又要加强培育试点服务保障。市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部门利益,积极开动脑筋,创新政策举措,积极下放权限,增加每年不少于300亩新增土地要素保障,以及财税政策扶持,加强服务力度。还要加强培育试点宣传工作。针对当前小城市建设中征地拆迁难、项目推进慢的实际,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小城市培育试点的良好氛围,凝聚全社会共识,增加小城市建设正能量,形成加快小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附件1龙港小城市培育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主要指标完成度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

基期值

目标值

实际值

完成度

%

1

投资总额

亿元

38.20

100

105

105

2

其中:政府性投资

亿元

3.40

18

18.5

103

3

企业投资

亿元

29.90

66

70

106

4

社会投资

亿元

4.90

16

17

106

5

建设用地面积

公顷

293.87

30

30

100

6

其中:新占用

公顷

173.86

28

28

100

7

盘活存量

公顷

120

2

2

100

8

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17.08

19

19

100

9

建成区常住人口

万人

21.20

25

25.20

101

10

其中:户籍人口

万人

15.70

17.8

17.86

100

11

建成区常住人口集聚率

%

53.60

56.8

56.80

100

12

GDP总量

亿元

127.10

185.4

185.70

100

13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2.40

18.8

18.90

101

14

其中:税收收入

亿元

11.20

18.25

18.25

100

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411

31910

32000

100

1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0606

15220

15300

101

17

三次产业比重

——

4.8:55.7:39.5

3.8:53.8:42.4

3.8:53.8:42.4

100

18

工业功能区面积

平方公里

5.5

8.5

8.5

100

19

工业功能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29.40

42.5

43.5

102

20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80.8

85

85

100

21

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0

2

2

100

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

%

31.6

39

39

100

23

城市道路

公里

165.4

340

340

100

24

其中:数字化管理的城市道路

公里

54.0

180

180

100

25

公共停车场泊位

1300

3700

3700

100

26

安全饮用水供水能力

万吨/

10.0

16

16

100

27

管道煤气入户率

%

5.0

21.5

21.5

100

28

二级消防站

1

1

1

100

29

数字电视入户率

%

100

91.2

91.2

100

30

三星级以上宾馆

2

4

4

100

31

大型商场(商贸综合体)面积

平方米

66000

130000

130000

100

32

金融机构数量

10

14

14

100

33

学前教育普及率

%

97.0

99.9

99.9

100

34

建成区义务教育集聚率

%

75.0

85.6

85.6

100

35

高中段毛入学率

%

97.0

98.5

98.5

100

36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

1

1

1

100

37

千人医院床位数

2.20

2.54

2

79

38

千人医生数

1.41

1.8

1.8

100

39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

%

67.05

70

70

100

40

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

%

84.0

95

95

100

41

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

%

4.1

3.8

3.8

100

42

饮用水供水水质达标率

%

95

98

98

100

4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6.45

10

10

100

4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3.70

3.4

3.4

100

45

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

%

84

100

100

100

46

污水集中处理率

%

64

85

85

100

47

新增行政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172.05

0

0

-

48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事项

102

122

123

101

49

综合执法事项

1

16

16

100

50

土地供应中心收储面积

0

0

0

-

51

户籍制度改革进城落户人员数

1500

2200

2200

100

52

其中:本地人口

1200

105

108

103

53

外来人口

300

2095

2095

100

54

就业保障服务中心介绍就业人员数

1000

7000

7000

100

55

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处理劳资纠纷数

5

6

6

100

56

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户数

0

1500

1500

100

57

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人数

0

6300

6300

100

总体完成度(%

100.1


责任编辑:huangxianfeng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