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这些菜真会致癌吗?下面辟谣君就为大家揭秘真相。
观点一:娃娃菜致癌,致癌原因是甲醛
观点认为:娃娃菜蘸的不明液体是甲醛溶液,经过甲醛浸泡的娃娃菜卖相好看,保存久。甲醛被世卫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在蔬菜上使用,会致癌。

【辟谣】甲醛不是食品添加剂,在娃娃菜里添加属于非法添加物,所以正规渠道购买的不添加违法添加物质的娃娃菜是不会致癌的。
结论:娃娃菜不会致癌,吃菜群众大可不必担心,放心吃。
观点二:蕨菜致癌,致癌原因是原蕨苷
观点认为:蕨菜中有称作原蕨苷的致癌物质,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蕨菜致癌,用蕨菜喂食小白鼠,结果小白鼠发生胃癌、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

【辟谣】吃蕨菜会致癌吗?
首先,对于原蕨苷的毒性和限制剂量,国际上目前尚无明确标准,比如面包也会在高温的焙烤中产生一些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但没听说有人因此就不吃面包了。
另外,一个致癌物质的毒性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牛吃了中毒并不代表人吃也会中毒,此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只要不把蕨菜当主食大量食用,因此偶尔吃一点没有问题。
结论:蕨菜对人的致癌证据不充分,只要不当主食大量食用就没有问题。
观点三:西葫芦致癌,原因是丙烯酰胺
观点认为:西葫芦本身不致癌,经过高温爆炒,会释放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实验证明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
丙烯酰胺是什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顾问医生何玉贤解释含有天门冬酰胺和还原糖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炒制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天门冬酰胺是天然的氨基酸,在豆类、蔬菜中的含量较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
此外,丙烯酰胺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摄入高剂量的丙烯酰胺会令人情绪低落,产生幻觉,甚至失去记忆。

资料图
那怎么吃西葫芦?
①炒蔬菜前别切太薄,越薄受热越快,越容易释放出丙烯酰胺;
②平时炒菜不要太久,炒糊的菜不要吃,其有害物质会明显增加;
③蔬菜不要烤着吃,烤后焦黄、变深、发黑的蔬菜,往往发生过“美拉德反应”,含致癌物;
④千万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炝锅,这种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释放丙烯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