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 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 辨别谣言的撒手锏

[导读]为什么人们总会被谣言牵着鼻子走,为什么面对生活中的判断和选择总会犯糊涂?

      为什么人们总会被谣言牵着鼻子走,为什么面对生活中的判断和选择总会犯糊涂?

  我们的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每天有上百条信息,哪些是已经确认的事实,哪些是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哪些是尚未得到证实的传闻,哪些是添油加醋的夸张,哪些是纯粹的情绪宣泄?

  不要急着转发,一定要分辨清楚。

  那么我们如何辨别谣言呢?

  一、谣言的显著特点:煽动性。

  第一眼看上去,特别血腥的图片,特别让人愤怒的事件,一看标题就忍不住开骂的新闻,先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是不是被挑逗了?

  “男子火车顶拍抖音触电”不久就被证实是摄影师为了拍摄亲子写真选取角度,而不是为了拍摄抖音。

 

  不要被一时的情绪煽动,可以自己查一下,求个验证。或者干脆等一等,时间会让事情展露原来的面目。有时候甚至半天,新闻就会大反转,让你觉得自己之前的愤怒,只是被愚弄。

  二、凡涉及小孩子被拐卖,老人走失,寻人启事之类,更要小心求证。

  未证实之前,不转发,不评论。因为这种方式,很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敛财方式。

  确认信息的可信度。首先,可信的结论,一定具有明确的发出者,如果没有明确发出者,那基本就是谣言。其次,最省时间和准确率最高的,就是为信息的来源论资排辈,谁更权威,谁就更可信。

  三、凡号召捐款,卖惨,又证据不足的求助,不妨多看两天。

  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后,有女生发了几条微博,说自己爸爸在现场,回不来了,自己很惨。随后又写了长微博,新浪长微博自带打赏功能,张嘉佳,休闲璐,一大批爱心人士给这姑娘打赏了九万多。但是几个小时后此人的谎言就被拆穿了。还有很多诈捐的例子可以考证这一点。每个人,不管你是大v还是小透明,请慎用同情,多用智商,让爱心不被消费,让帮助给予真正需要的人。

  四、专业的事要听专业的人怎么说。

  我们每个人所知都有限,有时候要承认自己在某方面是空白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专业的人。要让自己至少是一个肯学习、肯听劝的“笨蛋”。而不是一个只会悲伤或愤怒的“笨蛋”。

  封杀一切谣言——休谟公理

  18世纪哲学家、“怀疑主义”之父、大卫休谟在《人类理解力研究》一书中,提出了理性思维的一条总原则,也被叫做“休谟公理”,即“非同寻常的声明,需要非常确凿的证据,才可信。”越离奇的信息越需要确凿的证据,当一条信息的离奇程度与这条信息的精确程度,详实程度不成比例时,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条信息为“伪”。(为了确定这条信息的精确程度和详实程度,就需要请搜索引擎出马了。)

  其实要辨明网络谣言也很简单,首先要做到不轻信,其次要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还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图片搜索引擎来验证。如果大家都能从我做起,发言负责,网络谣言自然没有散播的市场,没有传播的机会。


标签 辨别谣言
[编辑:liyingying]

© 2003-2024 苍南县龙港网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