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表被供电企业故意调快?上千民众拒交电费?这些电力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全国范围卷土重来,一样的文字,一样的数据,只不过是换个地名就成了“新闻”,虽然国内主流媒体数次澄清这是网络谣言,但仍有人乐此不疲。近期,这则10年前的老谣言就将地名换成了毕节、石家庄、淄博、桓台等不同的城市,在微信朋友圈流传。那么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咨询了供电部门及相关专家。 谣言一 让老百姓拿血汗钱预存电费 实际上,预存电费均在供用电双方自愿并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订好预存电费协议后方可执行,预存电费的金额多少也由用户根据自家用电情况自主决定,供电企业不会强制。据了解,预存电费又叫智能交费,对于电力用户来说,预存电费的好处有很多,当家里电费余额不足时,会自动发送短信提醒,避免忘记交费造成停电带来生活不便;智能交费的用户还可通过官方微信平台、电e宝等途径,用手机查询自家的每日用电量,养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减少电费支出;如果出租房屋,还可以随时查看和掌握租户用电情况,避免因欠电费产生纠纷。 谣言二 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 转嫁给了消费者 专家表示,从电表最初的设计和原理上就考虑了这个问题,电表自身是靠一个变压器供电的,变压器并联在计量芯片之前,所以电表自身消耗是不会计入用户电量的。这么说可能太专业了,居民在家可自己测试,看看自家的电用完后,智能电表是不是还亮着?亮着就证明它仍有电力供应,所以它并不会用到你家的电量。 谣言三 电表被供电公司和厂家做了手脚 电表装到您家之前要经过很多程序:电表厂有一校、二检和抽查。质监部门除了对电表厂家资质有严格要求,还对每一块电表强制检定,并在入户前抽检部分电表。技术监督部门 还会非常严格地在生产流水线、包装终端等抽检电表。出厂有这么多层监督保障,而且检查完后还会被打上两道封印!供电公司得多大本事才能…… 谣言四 供电公司调快电表 电表不是手表,不是想调就能调。小小的智能电表除了电能计量,还有需量测量、时钟、费率和时段、清零、数据存储、冻结、事件记录、通信、信号输出、测量及监测、安全保护、费控、负荷记录、阶梯电价、停电抄表及显示、保电、报警、辅助电源、安全认证、软件对比、恒定磁场检测及事件记录、电源异常事件记录、负荷开关误动作检测等二十多项功能! 谣言五 换了智能电表后,电费明显增多。 家里没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电费? 这是因为智能电表的灵敏度高了,电器插着不用,电表也可能会走。想想看你家里的空调、手机充电器、电视、抽油烟机、电脑、路由器等用完是不是没拔插头,机顶盒看完了也不关机,这些电器都在悄悄地偷电。再就是原来的机械式电表由于运行时间久,表计老化严重,会少计电量,更换智能电表后恢复了正常计量,用户会感觉表快。 谣言六 家里电器多,电流量超过电表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电表读数就以正常值几倍的速度飞转,为什么电力公司不提供正常工作电流为15A、20A、30A、40A的大电表,而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电表? 其实,供电企业提供的电表都是5(60)A的,其中5A是基准电流,60A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表示在5A-60A的工况下,电能表均能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所说的“速度飞快旋转”。 谣言七 有人说,电表上的灯闪一下一度电 智能电表上的脉冲灯闪烁代表线路有负荷通过。脉冲灯闪烁频率随用电负荷大小变化,用电负荷越大,闪烁越快。如果电表面板上标注有“1600imp/kWh”,表示客户消耗1度电能,脉冲灯闪烁1600次;如果标注为“1200imp/kWh”,表示客户消耗1度电,脉冲灯闪烁1200次。 对自家电表的准确性有疑问 怎么办? 方法一 步骤一:拨打95598供电服务客服热线或登录95598服务网站,也可到当地供电营业厅反映问题。 步骤二:填写校表申请的表格,提供自己(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步骤三:专业电力技术人员上门帮忙并送检。 步骤四:见证检测,得到答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承诺,受理校表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就应出具检测结果。 方法二 请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验可到其他法定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电表进行检验(登录所在地质监部门的官方网站查找或向质监部门咨询)。重复“方法一”的前三个步骤,然后就可将电表送往我们选择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自行拆装电表哦。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验是要收取一定手续费的,如检出电表确实存在问题,则由供电企业承担手续费,多收电费会退还,电表也会免费更换;如果电表没有问题,手续费就由用户自己承担。 造谣者打感情牌 这是造谣者经常使用的版本:“你的转发只需要几秒,但很可能就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几百万家庭!所以现在你有两个选择:1. 如果你是土豪可以无视 ! 2.用几秒钟转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让更多人引起重视!” 看了以上谣言,没有电工基础的人们,可能会被一连串的数字和计算所欺骗;然而整个谣言漏洞百出,论证空洞。造谣者对电表的基本参数毫无了解,指鹿为马;对功率的计算粗糙不堪(几乎在用想象估算);甚至造谣权威媒体已经报道,却又给不出图像证明…… 网 警 提 示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网络非法外之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做净化网络环境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