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龙港发展的几个关系

半年多来,龙港市的城市建设已上“快车道”,“市味”越来越浓,“市气”越来越足。随着“城市包围农村”之势不断漫延,农村离城市越来越近,人们对发展前景更加期待。


村改社区后,所有村民顺理成章成了市民。从理论上讲现在的龙港市已没有了村,但事实上的农村还是依然存在的。如何逐步缩小差别,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品位,促进城乡全面高质量发展,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政府的重大任务。


一个城市要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是不易的,从龙港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发展中还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内外”关系--要互补。龙港市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城外人”“进城”,作为“城内人”就应该要多讲风格,强化服务,树好榜样,要以谦虚、理解、包容的心态与胸怀来接纳更多的“城外人”。因为“城内人”大多是创建“农民城”的第一二代“原住民”,大多本是附近城乡的“精英”,是有一定素质与气量的市民。


图片7.jpg


“城外人”包括城乡结合部人、远离城区的龙港农村人及少数已在龙港的辖区以外的人,现在都是龙港城市的市民。城边(湖前、白沙、平等)不少市民早把希望寄托在“地”字上,大有“亩产论英雄”之势。这些市民既是土地贡献者,也是城市参与建设者,更是城市的新主人(有的很快就是城内人),应该要以舍小不失大,以损近而求远益的胸怀来大力支持城市建设。白沙一带的人还要进一步放远目光,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潜力,培植更多的风景配套旅游资源,为下一步加大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图片6.jpg


远离主城区的农村市民,虽然还没直接受益到城市建设明显的红利,但间接的利益也已在逐步扩大之中,如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福利等等许多方面已给市民带来不少好处。有的地方虽远离“城内”,但处于美丽的山川秀水之间,如云岩、芦浦、江山等地是城市重要的“后花园”,要多一点环保意识,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守好绿水青山,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等。要多一些奉献精神,共同装扮江南水乡与田园风光,就是为全市发展增光添色。


“城外人”要多为“城内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产品,“城内人”要多为“城外人”创造相应的服务环境,双方互补才能带来互利。城市发展后必然会逐渐形成“城内越来越大”,“城外越来越小”的发展趋势,今天的“城外人”明天就会成为“城内人”,所以双方都应该要有共同的心态来服务城市建设。


“城内”“城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之间就要取长补短。政府部门对“内与外”的基本政策应保持一致,虽然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有一定差距,但要坚决防止一头重一头轻的失衡现象出现。“内外”市民不管是先得益或后得利,都是同一城市的市民,都要以大局为重,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尽力。

二是“新老”关系--要兼顾。“新城”“老城”都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两者兼顾十分重要。一新一老之间随着发展而重心转移是必然的现象,过去重“老城”,现在重“新城”,这本是规律。但要做到在重视“新城”建设的同时,必须兼顾“老城”的提升,促进基本均衡发展。近来这方面已引起了重视。


图片5.jpg


当然,“老城”的一些市民往往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会更高,或会表露出一些急于求成的情绪,这是热爱城市的体现。但从有利发展看,两方都应要多讲奉献,少发牢骚。“老让新”“新尊老”本是一种优良传统与高尚风格,都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范与平和心态来推动“新城”“老城”共同发展。“新城”有“新城”的发展理念,“老城”有“老城”的发展要求,两者都要符合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需要,“新与老”不可能以同一标准来衡量,都要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科学理念。在“新城”建设中要以新眼光与新思维来谋划新发展,而“老城”在新时代中也应该要有新特色与新风貌。“新老”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头热”都是不科学与不适应客观实际的。


三是“主副”关系--要联动。一个城市有“主中心”必然还有“副中心”,在建设上应要重视联动发展。在重视“主中心”的同时还要重视“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从现有多方面条件来看,舥艚实际上已成为龙港市“副中心”的位置。因为它地处“龙港市的美丽南大门”,本是老镇,也是温州最大的渔港,位于交通要地(高速公路、时代大道与世纪大道之南),依山傍海,有丰富的河流、海岛、码头及发电厂等一大批企业,有新建不少住宅区,与金乡、钱库地缘相近,还有乾头、平安等新兴美丽村庄正在崛起等等许多优势与条件。随着龙港新城建设的扩大,此地实际上已成为重要的“新城腹地”,大有开发前景,下一步如有可能还可发展如银泰之类的生活配套设施。可以预见,不久这个地方或会成为龙港市的美丽滨海宜居之地。因此,从目前来说,这个地方的市民就应该要有长远的发展理念,要着眼大局,尊重科学规划,加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多种服务,优化环境管理。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重整渔区特色,培植更多的旅游资源,创造更好的宜人气息。


图片4.jpg


“主中心”要带动“副中心”发展,“副中心”要分担“主中心”压力。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放政策,配套建设等方面力求进一步联动,政府与社会都要进一步重视“主与副”的联动发展。


四是“大小”关系--要共赢。一方面城市建设需要上档次、严标准、高质量地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低要求、普遍性、实用性的社会补充。龙港是与农村紧密联系的小城市,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求发展。一边要重视建设高楼大厦,要上品位,升档次,讲“大气”;另一边也要符合实际,讲特色,重民生,接“地气”。在重视城市大道、高楼、公园等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农村小路、小桥及文化设施的引导建设管理;抓现代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继续扶持家庭工副业的发展等等。


图片3.jpg


一切发展都要尊重社会不同分工与客观需要,就像“地摊经济”一样,在大城市中也要有一席之地,这也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民生实事。在龙港这样的城市建设中,不管是“大动作”还是“小手术”,都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要充分体现党的实事求是的利民政策,尽量达到大小之间共赢,做到“抓大不放小”,“培大扶小”。龙港的许多产业本身就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既分工,又合作的互为影响关系,所以必须重视互动,促进共赢。


图片2.jpg


五是“软硬”关系--要同步。龙港市从农村一下子变为城市后,人的意识与行为如何配套跟上,这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而现实中往往容易出现“重硬环境,轻软环境(人文)”的现象,对看得见的”硬环境”建设往往比较重视,肯化大力肯化钱,而对短期内一时难以见效的“软环境”建设管理与投入却往往视为次要,这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落后观念。


图片1.jpg


在城市发展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环境要靠人来改变,人必须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的精神风貌、文明素质、文化理念与法治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的有效改观,影响到城市的建设速度,影响到城市总体的发展质量。当然,人的观念改变是要经潜移默化过程及一定时间的。为了促进城市全面健康发展,在重视环境改变的同时,必须相应重视“软环境”投入,加强文化思想宣传教育,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现代的文化生活之中,进一步加大人的先进文化理念灌输力度,在“硬环境”建设中也要有机融入人文因素,逐步使人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否则,城市建得很美,而人的素质很低,城市建设就会得不偿失,甚至会因小失大。


一个新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互相兼顾、互相联动,互相促进十分重要。当然,发展总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易有难,如何使整个龙港市逐步缩小差别,促进全面、高质量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献智献力,需要从上到下凝聚合力,需要全体市民同心协力。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