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月固佳雨亦好——读刘绍宽《丙辰中秋夜雨》

时逢三五,月明星稀。闲居村野,偶来水边,月色撒于江面,数只野鸭扑腾而去对面水草之中,水面顿时划出了几道水痕,不久,又缝合起来,光滑如初。此时,东边的几片云朵暂时遮蔽了圆月,我于是兴尽回来,随手拿起《厚庄文钞诗钞》,继续读了起来。

 1916年,农历丙辰年,刘绍宽五十岁。那年正月初一,他在日记中写道:“从今已是知非日,此后都为寡过年”,余是年为五十岁也。这一年,他写了不少好诗,如《会集护法寺兼游燕窝洞》,如《鲸山观瀑》,如《东墩树行》,如《铜权歌》,如《五十述怀百韵》等,都堪称佳作,其中长诗《五十述怀百韵》,他还予以印制、分发。不过,在这花好月圆的佳节,我还是喜欢读他的《丙辰中秋雨夜》。

     《丙辰中秋雨夜》凡二十四句,四句为一韵,换六韵。开头四句是:


诗人中秋愁无月,

农人深秋忧川竭。

东海昨夜起礮车,

巨浪倒翻龙鼇窟。


 诗的开头出现的是一组强烈的对比。在中秋节,诗人担心的是没有月亮,而农民担心的是河水干枯,希望下雨。“东海昨夜起礮车”,礮,俗作砲,在这里是指打雷。因为打雷,东海龙宫都被巨浪打翻了。诗的第二韵:

疾雷一声风色定,

银竹万竿向空迸。

沟塍涓涓势未盈,

仰视重云寒犹凝。


 紧接着第一韵,第一句写打雷,一声响雷之后,风静下来了;第二句写闪电,一道道闪电在空中迸裂;第三句写下雨,似乎下了一些小雨,雨水在地上形成了一条条的小沟,但是水量还远远不够;第四句写乌云,云朵极其厚重,似乎凝滞着。这四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自然界中雷、电、雨、云四种现象。诗的第三韵:

今夕何夕秋正中,

开筵赏月家家同。

云深月堕不知处,

谁为对酒樽罍空。


 这里出现了一个转折:今天是什么日子啊?八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吃月饼赏月亮,吃芋吃粉干。可是,“云深月堕”,这里的“云深”接第二韵的“重云寒犹凝”,因为“云深”,所以月亮就掉到重云里去,找不到了。既然如此,还怎么喝酒呢?跟谁喝酒呢?“谁为对酒樽罍空”,樽和罍都是酒器的名称。何况杯子都是空的。诗的第四韵:

须臾萧萧雨复下,

天公果爱农人稼。

纵吹铁笛云不开,

况肯玉盘出相借。


很快,天上又下起了雨,而且是大雨。“须臾萧萧雨复下”,是上接第二韵的“沟塍涓涓势未盈”,既然“势未盈”,所以需要一场大雨,一场及时雨来满足庄稼生长的需要。刘绍宽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叹道:天公果爱农人稼!诗进一步写道,即使用铁笛使劲地吹,也吹不开那下雨的重云;既然吹不散那厚重的云朵,那白玉盘一样的月亮怎么会现身呢?怎么会出现在天上呢?这里诗人在第四句中用了“出相借”一语,再进一步凸显第二句的“爱”,极言天公对农人之爱。诗的第五韵:

岂知诗人别怀抱,

有月固佳雨亦好。

月能照我送酒人,

雨能苏我荒田稻。


 “岂知诗人别怀抱”,又是一个转折。诗人的想法并不是与农人完全对立的。在全诗开头的第一句,“诗人中秋愁无月”,有月固然好,但并非无月不可,即使没有月亮,即使下雨,也是好的,这就是“有月固佳雨亦好”!在这里,诗意表达已经达到了高潮,这也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刘绍宽作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非常关心家乡农民的生活疾苦,关心农业生产。随后的两句分别是对“月佳”、“雨好”的诠释:月佳——月能照我送酒人,雨好——雨能苏我荒田稻。于是,诗人的“愁”与农人的“忧”的矛盾解决了,并达成了一致。诗的最后一韵:


酒送得饮能几何,

稻田䆉稏稛载多。

宁辞酒盏饱秔饭,

且待明年今夜对月重高歌!


   对于“一致性”,诗人作了自己的解释:无论送来多少酒,能够喝多少时间呢?但是,农业丰收,收成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䆉稏,指水稻。稛载,以绳束财物,载置车上。亦指满载、重载,在这里是指粮食丰收。诗人说,宁愿不喝酒,也要让老百姓吃饱饭。秔,指粳稻。今年无月,不喝酒了,且待来年八月半,对着明月喝酒高歌吧!

  1916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刘绍宽在日记中没有写明天气,只有寥寥数语:“往刘店,与祭宗祠。”但从诗中看来,夜里是下雨了。第二年,1917年的八月十五,日记中写道:“十五日乙亥,晴。刘店与祭宗祠,遣缙儿往。”天气晴好,应该是可以赏月了吧,那么刘绍宽有没有对月喝酒高歌呢?就不得而知了。


(杨敬秀,龙港市文卫路226号,龙港一中副校级协理员)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