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古琴宗師郭楚望

郭楚望(約1180-1263),名沔,以字行,南宋平陽縣慕賢西鄉郭宕(今屬龍港市)人,浙派古琴宗師,兩宋時期古琴代表人物。創作有《泛滄浪》、《瀟湘水雲》、《飛鳴吟》、《秋鴻》等琴曲,以《瀟湘水雲》最負盛名。其所開創的浙派琴操,風格「平淡清越,灝然有太古之遺音」,宋元以降,逸響遠流,海內尊崇。

浙派古琴宗師郭楚望

郭宕 池長峯 

郭宕,又名「郭家宕」、「郭雲宕」。地處龍港市龍金大道與世紀大道交叉口西南,九龍灣公園、龍港體育館附近。共有18個村民小組、500余戶人家、總人口約2000人,耕地752畝。村民以郭姓爲主、薛姓次之,另有李、鄭、顧、余、孫、馬、張、陳、章、朱、蕭等姓氏。

郭宕之地爲遠古地殼運動、海灣流沙沖積沉澱而成,屬橫陽江南之江南垟較早成陸的地方。據蘇伯衡《郭府君墓誌銘》和《郭氏族譜》記載,郭氏族姓係大唐汾阳王子儀公後裔,其七世太初公於唐廣明間(880—881)爲避黃巢戰亂,由閩遷橫陽(平陽)錢浦(今錢倉山陽),其子景孜,復徙居郭宕,已有1100餘年歷史。

現郭宕村與水門村合併爲龍和社區,龍港市江山區域

郭宕郭氏是唐汾陽王郭子儀嫡系後裔,宋代爲平陽望族。郭楚望年輕時曾到臨安追求功名,慨然有恢復中原之志。宋寧宗開禧年間(1205-1207)爲參知政事張巖(1132-1210)的門客,與張巖少子張侃(1179-?)爲士友,常一起探討詩詞音律。張巖善琴,與丞相韓侂胄志趣相投,從韓家得古譜,復從互市密購完顔譜,與韓譜相合,由郭楚望整理,定爲《琴操譜》十五卷,即將付梓,因開禧北伐失敗,韓侂胄被害,張巖受牽連被罷去而終止,時爲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郭楚望自此絕意功名,攜帶《琴操譜》抄本離開臨安,歸隱故山(參見馬如驥《〈瀟湘水雲〉作者郭沔事畧考》)。

浙派古琴宗師郭楚望

袁桷《述郭楚望步月、秋雨琴調二首》

馬如驥教授據詩句「行矣歸故山,談玄結幽期」推測郭楚望離開

臨安後即歸隱故山,而非去湖南瀟湘一帶隱居。

郭楚望回鄉後,在故鄉山上建二草庵以「避地幽隱」,一在橫陽江南蓀湖山,曰清隱,一在橫陽江北青華山,曰清華。其地巖壑閑遠,水石清華,郭楚望棲遲其間,與二三素心人論道探玄,彈琴長嘯,研習舊譜,創作新聲。(詳見蔡聽濤《郭楚望述考》)

郭宕《郭氏宗譜·古跡志》

郭宕《郭氏宗譜·古跡志

微信图片_20231113222313.png

郭尚銘《上官氏宗譜跋言》 蔡聽濤 攝

郭尚銘《上官氏宗譜跋言》 蔡聽濤 

蓀湖山龍湫

蓀湖山龍湫

蓀湖山景點,都在其主峯大尖峯北坡一帶。大尖峯卽望洲山頂,海拔752米,北坡秀媚環合,溪流交匯,多奇巖怪石、飛瀑流泉。山勢上下均極陡峭,唯半山腰腹部有谷地,地勢平緩,猶如古人所謂「山如堂」之「峚(密)山」清隱庵卽在其隱秘處。

清隱庵

清隱庵 位於蓀湖山(望洲山)北山腹,圖中溪流西北部。蔡聽濤 

清隱庵遺址  蔡聽濤 攝

清隱庵遺址  蔡聽濤 

郭熙

郭熙,字爲吉,郭子儀十七世孫(譜系第十八世)。咸淳乙丑科1265)進士,武平知事。配俞氏。等第後第二年將蓀湖山清隱庵和青華山清華庵由草庵改見爲佛庵。宋亡後隱居不仕。

郭尚銘

明萬曆年間人。曾重修蓀湖山清隱庵,并建軒房三間,讀書鼓琴於其中。

石翁潭摩崖  陳德華 攝(經電腦描畫)

石翁潭摩崖  陳德華 (經電腦描畫)

何岳

石瓮潭

并刀齊剪天河水飛入人間浪似銀

我到此山無出路桃源便遇避秦人

           至元丙子五月日立

           里人何岳題

何岳,字汝樵,將軍嶺(今錢庫鎮嶺腳村)人,善詩能琴,與陳高、林齊並稱「瀛洲三傑」。由詩句「桃源便遇避秦人」可見元代郭熙家族在蓀湖山隱居。

石瓮潭 位於蓀湖山腹部下方。陳德華 攝

石瓮潭 位於蓀湖山腹部下方陳德華 

吳任

登清隱庵

曲徑陟溪東,幽林山寺通。孤笻松影裏,亂石水聲中。

鳥啄殘花片,雞鳴苦竹叢。悠然清興動,塵境一時空。

吳任,字以仁,夏口人,曾任福建行省左右司都事。洪武庚午(1390)以明經中舉,薦爲睢州同知,與弟吳田、吳穀合稱「夏口三鳳」。

清華庵(清華寺) 位於錢倉青華山南山腹。蔡聽濤 攝

清華庵(清華寺) 位於錢倉青華山南山腹。蔡聽濤 

至宋理宗淳祐(1241-1252)初年,郭楚望琴藝已聞名當世。後郭楚望將琴譜傳授天台劉志方,劉志方再傳三衢毛敏仲和嚴陵徐天民。毛敏仲和徐天民是司農卿楊纘的門客。楊纘(1203-1267)精通詩詞音律,爲西湖吟社盟主。當時臨安流行江西譜,係由北宋皇家所藏閣譜加詳而成,「其聲繁以殺」。楊纘與毛敏仲少時亦習江西譜。一日,毛敏仲由郭楚望隱居的山中來,始弄楚望商調,楊纘驚且喜,復以金帛令徐天民受學劉志方。南宋淳有祐、景定(1241-1264)前後二十餘年間,得到郭楚望傳譜之後,楊纘與毛敏仲、徐天民朝夕損益琴理,刪潤琴譜,輯爲《紫霞洞譜》十三卷梓行。由此形成了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師承脈絡的著名琴派——「浙派」,而尊郭楚望爲創派宗師,《紫霞洞譜》則成爲「浙譜」代表。(參見袁桷《琴述贈黃依然》)

俞德鄰《佩韋齋輯聞》「郭楚望鼓琴奇事」

俞德鄰《佩韋齋輯聞》「郭楚望鼓琴奇事」

郭楚望琴藝之高超,從一則奇聞軼事可約略窺知。淳祐三年(1243),資政趙與懽知溫州時,曾邀請郭楚望到郡城雁池閣飲酒,月夜鼓琴一再行,有物似魚非魚,在池中跳躍者數四,太守怪之,莫測其故。他日郭楚望又在此鼓前操,池中之物復跳躍如故。明日排乾池水,索得一支無射律管。原來是所鼓琴曲爲無射調,引起律管共振所致。此事載於俞德鄰《佩韋齋輯聞》一書。

俞德鄰(1232-1293)是宋元之際平陽人,僑居京口(鎮江),文中稱郭楚望爲里人(一般指同縣人)。經考證,俞德鄰與郭宕南宋進士郭熙是世交,郭熙係郭沔(楚望)的孫子輩。郭熙於咸淳元年(1265)中第,次年將清隱庵和清華庵改建爲寺廟。其後裔世代在清隱庵和清華庵藏修,尚琴之風延續至明清時期。明萬曆年間有郭尚銘號丹崖氏,在清隱庵讀書鼓琴。清嘉慶、道光年間有郭上瑄號梅坪,清才出塵,能詩善琴。

俞德鄰《郭朝奉輓詞》

俞德鄰《郭朝奉輓詞》 

蔡聽濤據詩句「令名緣有子,良貴不須官」考證,郭朝奉即南宋進士郭熙之父,父因子貴,贈朝奉郎。又據「世態十年別,交情奕代論」詩句考證,俞德鄰和郭熙是世交。而郭宕族譜載「郭熙配俞氏」推斷,俞德鄰和郭熙是親戚。

郭上瑄

郭上瑄(1793-1823),字琢之,號梅坪,郭家宕人。善詩能琴,著有《仿金射堂古詩十八首,今存七首。

博浪椎

始皇肆吞滅,六國遭兵氛。義士壯懷難自已,東行願見倉海君。鐵椎奮擊氣何雄,大索十日終不得,祖龍雖虐奈何公。君不見,荊卿子,羽聲忼慨悲壯士,圖窮匕見空誅死。

微信图片_20231113221458.png

瀟湘水雲琴譜 見《神奇秘譜》(1425)

郭楚望創作的琴曲,遠紹楚漢舊聲,大抵依照蔡邕五弄、嵇康四弄,描摹自然景象,抒發家國之思和隱逸之情,如《泛滄浪》、《瀟湘水雲》、《飛鳴吟》、《秋鴻》。《瀟湘水雲》是古琴史上繼往開來的巔峰之作,其地位堪比書法史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秋鴻》是僅次於《廣陵散》的三十六段長曲大操,意境高遠曠達,迥出塵寰。郭楚望另有《步月》、《秋雨》兩首琴曲,徐天民的弟子袁桷曾作詩描述其調意爲「歸隱故山,今是昨非」,惜已失傳。浙派傳人也創作有許多著名的琴曲,如劉志方有《忘機曲》(又名《鷗鷺忘機》)、《吳江吟》,毛敏仲有《漁歌》、《樵歌》、《山居吟》、《列子御風》、《莊周夢蝶》,徐天民有《澤畔吟》,等等。徐天民(1208 一1289後)在傳授琴藝上成就尤爲突出,其家傳經徐秋山、徐夢吉至明代著名琴家徐和仲,弟子眾多,名家輩出,形成當時影響最大的琴派,被尊稱爲「浙操徐門」。此後興起的虞山派、廣陵派、閩派等琴派,均受浙操影響,其流風餘韵,緜延不絕。

微信图片_20231113220632.png

故宮博物院藏《秋鴻圖譜冊》書影

附記

本文係《郭楚望述考》的節畧本,全文尚未發表,引用請註明。

公元20231113日            

夏曆癸卯年十月初一 蔡聽濤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