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希贤------故土耕春

       龙港市希贤村现已与韩家垟村合并为平等片区“龙平村”,过去的希贤村是江南一带比较偏僻的地方,现在距离龙港的世纪大道仅一公里多。

图片1.png


图片2.png

希贤村一角


       历史以来,这个村的村民忠厚善良,务实勤耕,守本份,尊法纪。2009年希贤村被温州市评为“四星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07年8月18日,第9号台风“圣帕”在福建登陆后,希贤村严重受损,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来到村考察灾情,慰问遇难者家属和群众。这是近几十年来最大的一位领导到本村。


图片3.png

希贤村一角  


说起这个村,还颇有些历史


      希贤村陈姓为主,与周边邻近的韩家垟、仕家垟、陈宅陈姓同宗同族,全村有1300多人,其中陈姓约占80%以上,是唐“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的后裔,于明末清初先从福建漳州迁徙到藻溪,清康熙八年再从藻溪昌门宫(二十八都高岙角尾)迁入到希贤。近百年来,又有不少族亲逐渐分迁到杭州、温州、平阳、白沙、望里河口、下屯、金乡、赤溪中墩等地。


多少名人载史册


       希贤村的历史名人最著名的就是民国中将陈瀚。陈瀚,原名陈志浩,字浙潮,又名的泉,乳名陈志迺,1907年12月4日生于希贤村,后随父迁居平阳西门。早年毕业于温州第十中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骑科毕业。抗战期间任军政部兵役署中将主任及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民国35年(1946)调任浙东师管区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他被迫到台湾,他在台长期对当局表露出不满的情绪而受排挤,1962年7月2日卒于台北。在《刘绍宽日记》中多次记录了与陈瀚的来往,如“民国二十七年(1938),六月廿七日,三十庚寅,阴。报载,廿四日济源已失。陈瀚来访。瀚自宁波归已数日,本欲往前方,以郑州道阻折回其时河未决也......”。陈瀚与苏渊雷先生也有密切交往,苏先生留有诗句。


图片4.png

民国中将陈瀚


       我的曾祖父陈大权(1859—1930),乳名家行,晚清从九品,乡村开明绅士。他一生勤俭节约持家,一心为民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清末民初,江南一带宗族纷争严重,他为了解决纠纷,避免事态扩大,卖了家中许多稻谷,背了一大袋银元,前去耐心说服调解,终于平息了一场涉及十七条生命的干戈。民国七年(1918年)他六十大寿之期,时任平阳县知事(即县长)叶大澄 (闽候人,民国七年八月至民国八年九月任平阳县知事)赠匾表彰,内容是:“平阳县知事叶为乡耆陈大权先生六秩荣庆立,中华民国七年冬月谷旦”,横额大字为“美意延年”(此匾在大办钢铁时被毁)。


      我的三祖父陈有熙(1899—1959),(又名缉葊、缉安),早年毕业于温十中,后就读于上海华东体育专业学校暨国民革命军第八师训练所军官班,后任河南省豫东武装警察第四大队部副官。北伐胜利后,辞职回乡,为平阳县江南区巡察队训练员,后在老家从教三十多年。


      我的小祖父陈有寿(1907—1990),字祝龄,早年毕业于温十中,后考入北京内政部高等警官学校就读,毕业后曾任宁波警察分局副局长、浙江省财政厅第三区查缉处股长、封锁缉私队中队附等职。最后回到老家平阳警察局任职。


      刘绍宽日记中曾记有:“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十七日,廿九日辛未,晴。陈有寿,江南希贤里人,有熙辑庵之弟。往北平,过舍,以物件托带与镠孙。”等语。


       全村还有其他不少名人名事,教育界就好多位知名人士,不少优良乡风还影响到后代儿孙。六七十年来希贤人中从事党政机关担任部门领导或中层干部、奉献于教育事业、创办企业的族人达数百人之多,涉及到党委、纪委、公安、司法、国安、财政、税务、文教、卫生、民政、审计、金融、农业、粮食、科技、工商行政、环保、邮政、档案、建筑、印刷及乡镇政府等等领域与部门。近年来考取全国著名大学及获得博士学位的也不少,曾被一些人称之为“村小人才多”的地方。


雄伟寺庙成胜景


      希贤村有一比较有名气的善愿寺,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创建,原寺头门五楹,大雄宝殿三间左右偏房二间,东西厢房六小间,是清代住宅式木料结构,殿内供奉三宝佛像,民国期间陈善劝(斋公)主持,嗣后周妙取(斋公)住持。解放后白沙乡政府曾在此办公过。由于年久失修,被一次台风摧毁,二亩寺被平整为水田,直至1989年春当地信众发起重建。1990年春兴建成西厢楼三间,东厢平台三间,并新塑佛像,装电灯及添置佛前法器用具等。


图片5.png

善愿寺大雄宝殿


图片6.png

善愿寺图

       2008年间平阳黄静法师进寺设计了较大的规划进行了重建,于2015年6月28日新大雄宝殿落成,气势雄伟,黄墙黛瓦,寺院二进,门台牌坊式。大雄宝殿单檐庑殿式,以钢筋水泥木料结构,红柱碧椽,桔红色的佛光普照丝绸佛帐里的佛龛中,三尊金相慈祥地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慧眼,仪态安然,迦叶,阿难二弟子分立两旁。寺前地坦南边当中还建有较大的照壁,下一步还将向南延伸,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龙港市的一大重要佛教胜地。该法师年轻有为,德艺不凡,追求进步,十多年来他坚守不管“墙外事”,不化缘的理念一路艰辛劳累,始终坚持以信仰祖国,忠诚佛教,奉献社会,报国安民为使命,努力把善愿寺做大建好是他的最大愿望。


图片7.png

主持法师 


图片8.png

三尊佛像


      此寺庙已成为村人休闲念经的重要之地,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也美化了乡村的环境。


图片9.png


善愿寺规划图

古宅当年留遗影

      希贤村河流交错,视野开阔,房舍分四五处聚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同宗同族,辈份相连。我的儿时曾在老家度过十年的难忘岁月。


QQ图片20200112174520.png

前后留存的门台

      我的祖宅是浙南农村普遍存在的木结构平房,正房是一幢七间,中间的中堂最大,是大家重大活动的主要公用场所。前面是空阔的大灰坦,当中是长长的青石“廊道”,三面围墙,正面有大门台,大门台前面两边是田,再前面就是河流,房后面是左右两幢横轩,各四间房,再后面是小围墙的后门台。横轩中间是地坦,当中有一小十字路,边上有长长的青石凳,还有过年捣年糕用的石臼。二十多年前一场火灾,把房子烧光,现只留有中间堂后的连房门台与房前大门台。后门台上的对联“积德前程远”,“存仁后地宽”是后来重修的。


       每当我来到老宅,看到门台边的残墙脚下积满了野草或青苔,仿佛看到了我童年的身影。那原中堂地面仍留下那坎坷不平的青砖,似乎看到了先辈们艰辛与汗水的脚印。前面的大门台已伤痕累累,风烛残年般站立在无多支撑的杂乱土石之间,两边留下那古老对联痕迹尚在,但都无人再回忆起原来的内容了。倒是门台顶上后长的那颗长长的已有三四十年了的仙人掌却还并不疲倦,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对世事的变迁并无察觉。


图片10.png

龙进桥

      十年前,我与我弟先后作为农村工作指导员下派到希贤村,也帮助做了一些工作,但因基础比较薄弱,村没有集体经济,至今还比较落后,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发展。


      近年来,我时有到村,特别是吃祠堂酒基本有去。到祠堂时都要经过村中央的“龙进桥”,说起这桥我还记得过去边上有一小井,我小时候经常有去挑水的。这桥是连接前后村的主要交通之地,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聚集聊天的地方,历经百年风雨,几度修建至今。2011年村民集资再次重修后,我父亲(那年84岁)还为其写了碑记。


图片11.png

▲十年前的村两委会议

      我的老父亲解放前就离家参加革命工作,是全村多位老干部中至今最长寿的一位,过去长期在县城工作,几十年前,老家不少村民遇有困难大多都会到县城找我父亲,他都会一一设法帮助,是全村人公认的好人。离休后,村中常有人来探望,前几年村内有一“高考状元”家长还特地向我父亲报喜,因年事高出去不便,父亲还专门写了贺词表示祝贺。


      今年我父亲已93岁了,头脑清醒,身体还好,他还时常挂念着村里的发展,总希望龙港建市后村里发展能更快更好,村民的生活能蒸蒸日上。


作者:故土耕春

2020年1月10日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