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龙港事与市

龙港事

龙港市

说说龙港事与市

 

金仕湘 

龙港事

 


建议龙港市改革:补办一本房产证需要两个月,这种落后的事!!!
 
1)案例概况:
朋友阿涛,三年前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时把房产证丢了。三年来,阿涛为了补办这本房产证,不知道找了多少人?跑了多少路。最终答案是:你必须把银行的钱全部还清了,由银行开出清单,然后再通过“公告”声明遗失,再到我们房管局办理。至少需要等待40多天以后才能拿到新的房产证。
 
2)案例分析:
阿涛总共向银行贷款500万。如果阿涛把银行500万还掉,按照房管局这套程序,在拿到新的房产证以后,再到银行办理贷款。总共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时间。
请问亲们:一个正常的小微企业或个人,突然出现资金池断链两个月!你说这个企业还能正常的运转吗?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受得了吗?
 
3)案例背后的沉思:
中国房产证前世今生:
房产证是一个具有投资属性的抵押物品。它关系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的经济命脉。
它的产生可以说最早萌芽于我们龙港市。
历史的指针拨回到198463号,这一天早晨六点钟,在钱库金家垟的河岸边,站着一位刚刚四十出头的原来在平阳县委宣传部理论科当科长后又是钱库区委书记的陈定模先生。
然后坐上一只小船,由一位老船夫靠两只手整整划了三个半小时,(这是那时唯一交通工具)来到了古鳌头,来到了龙港镇报道:任龙港镇委书记。
这一天的第二天就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它勾起陈定模先生神经细胞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天,陈定模先生没有带任何行李,只是带上了江南垟几十万人民的使命与重拖。
在那个时候的中国,根本没有房地产概念,没有房产证名词!
而我国法律规定土地不能买卖。不能有偿使用。
陈定模先生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极差地租理论,拿着乌纱帽大胆进行土地有偿使用。
他把他管辖的4.2平方公里,五个小渔村设计出20多条街道,制定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五个极差地段。然后又在1984714号的《浙南日报》刊登《龙港镇也来一个对外开放》。
然后在当时的龙港镇委,镇府的一班干部在没有电灯,没有微信,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岁月里:
说尽千言万语,
走遍江南垟山山水水和乡间小路。
把月亮当电灯,用农村的灰坛当会议室,由创始镇长陈翠元先生负责安排了15个工作组共40多人下乡。用真心,真情打动了江南垟一带首先富起来的暴发户、专业户(按照现在的文字语言表达,应该是企业家,老板了)。
(当年的创始老镇长陈翠元先生不仅是改革家,也是实干家!现在他的儿子陈国苗,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龙港市第一任人大主任了!一个城市发展与繁荣维系着一对父与子,还是蛮有意思的)。
历史的闪光点应该定格在19841129号晚上到125号那短短的一个星期内,龙港最早的那个阿宇农村信用社就收到了1000万人民币。
亲知否?那是1984年的一千万人民币啊!当时人们的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块啊!
还有高兴在后头:凡是在阿宇信用社交了所谓的地价款的农民伯伯,大姐大嫂,第二天只要拿着交款单再到龙港镇政府小朱那里盖上一个大印:
这颗大印就是后来轰动全国的:
“八颗大印捆在一起盖”的历史改革故事。
最后,这些农民专业户们就凭这个龙港镇政府盖章的收据纸条,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土地证,房产证,红线图,就可以在自己选定的地段开始安心,放心,开心的挖土动工盖房子了!
一共是365×24小时×60分种。历史的钟摆一秒一秒不停的白昼黑夜顺序的过去,而在它的背后一座惊动中南海的中国农民自己创造的城市,神话般的诞生在美丽的青龙江畔了。
刚刚过去一年,即:19851129号下午3.40分,赵紫阳同志慕名而来。足足呆了三个小时!
到了第二年,即1986年的61号中午,广东汕头市委书记带领汕头地区所有第一把手来到龙港,告诉我们:是赵紫阳同志在考察你龙港之后马上到汕头指示我们来向你们学习来的。

赵紫阳同志已经肯定你们的做法是对的!你们用土地资本换取现金资本让农民走向富裕。你们是真正的改革者,我们是向你们学习而来的!

640.webp (15).jpg


640.webp (14).jpg

哇塞,真是:
一灯能除千年暗,
一言激活万人心啊!
那天下午,陈定模老书记立刻叫我通知镇政府所有干部,集中到江滨饭店,晚上政府摆酒请客:告诉大家,我们最担心的违反国家政策,买卖土地,踩踏法律红线。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已经得到中南海最高领导人支持与肯定了!每个人的乌纱帽保住了!
360多个白昼黑夜,夜夜操心,日日担心的事终于突然让人放下心来了!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
青龙江的浪涛还是一如既往的潮起潮落。
龙港,为了镇改市,邀请出我们自己的金乡的老乡,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城市建设专家。龙港也是因为他的提议建议,而产生出来的殷体扬老先生。因为殷体扬先生的一个学生是当时的国家建设部长。
由于殷体扬先生己经83岁高龄,镇政府指派本人照顾、配合殷体扬先生一同去北京活动!记得当时在北京,有一次建设部的一位老领导告诉我们:金仕湘,中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最早是安微凤阳。而打破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实行土地买卖的第一人是你们龙港。
现在你们龙港人可以把自己花一万,两万不到的钱而盖的房子,凭一张“收据纸条”就证明这房子是谁的,就可以卖到152050万了!
我们国家正在制定,规范:以后房子买卖要用房产证了。我们目前正在制定正规房产证本子。
(后来本人经常想起来就脚抽筋,为什么没有把中国房产证这个业务单子接过来)。
到了1997年国家颁布了“房地产管理条例”。
于是就有了补办房产证要这么长时间这一条例。
 
4)时代已经给予我们改革的机会。
建议龙港市率先改革:补办房产证不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的理由是:
1.龙港本身就是国家改革实验区,像这样落后,陈旧的又不利民的法律法规不去改革它,不去淘汰它,你说还要改什么呢?
2.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时代了。所有在三十年前所担心的被冒用,一证多用的事实已经根本不可能了。还要通过什么“公告”已经没有什么任何意义了!
3.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是从下到上。而不是靠顶层设计通知下来的。
4.如果龙港市率先把补办房产证也列入最多跑一次,当天当时就可以办好!它必将给大家带来更多大的获得感和社会、经济效益!
5.天大、地大的事不如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为大事!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府才是人民喜欢的好政府!
 
龙港市
 
龙港市经济、发展之我见……
记得两年前牛三先生的一篇《在改革中越来越落后的龙港》所列的一些情况应该是来之于龙港的现实写照。
那么,产生龙港人口外流,资金外流,人才外流的症结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又在哪里呢?
1.初心与现实的反差!!
2.“比较经济学”与“丛林法则”可以说明问题。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使命。
试问各位亲们:
龙港市的初心在哪里?
初心又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
为什么有人说:龙港建市那一天,龙港的鞭炮没有苍南的多?没有灵溪的响?
为什么有人问,想当年,龙港镇是地不平,灯不明,水不清。政策没有,人才没有,人也没有,资金没有,反而能够在不到一星期内就能吸收那个年代的一千万人民币!同时还有几万人聚集到荒芜的龙港安家落户,投资,创业!
今天的龙港已经是梦想成真的龙港市了!新城的蓝图又是描绘的那么激动人心。新一届的市委市府领导班子又是那么的年轻,有改革力,有执行力,有魄力,有水平!(据了解,大家对新的第一届龙港市领导班子反映还是很好的)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龙港不是那么充满信心?还要往外跑?还要往外投资呢?
用《比较经济学》与“丛林法则”来解释吧!
什么叫“比较经济学”?
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就是:昨天的与今天比较!
本地的与鳌江,与周边与苍南比较!
什么是“丛林法则”?
就是森林里面的动物大的吃小的,强的吃弱的。
19911115号本人写了一篇:
《“鳌”与“龙”比,“龙”应更上一层楼》。

640.webp (13).jpg

文章被《温州日报》在19911125号刊出以后,触动当时的鳌江镇委镇府首脑。当天晚上鳌江书记镇长就约本人去鳌江喝酒吹牛瞎聊。本人给他指出,鳌江想发展,想赶上龙港,1必须缩短与整个平阳、昆阳的距离,至少也要像龙港一样造出很多马路。2围绕青龙江,围绕“龙”这个字做好“龙文化”文章。因为我们鳌江流域的发展一靠“龙图腾”,二靠发展轴:
龙港——宜山——钱库——金乡(江南平原发展轴)
龙港——钱仓——萧江——灵溪——桥墩(国道南线发展轴)
鳌江——昆阳——宋桥(国道沿线发展轴)
鳌江——钱仓——麻步——水头(鳌江上游发展轴)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640.webp (10).jpg


640.webp (9).jpg


640.webp (6).jpg


640.webp (7).jpg


640.webp (5).jpg


640.webp (4).jpg

事实证明,鳌江后来也就是这么做了!现在鳌江平阳,纵横交错至少有几十条的路了!
鳌江这几年发展的拐点在哪里?那么多的龙港人拥挤去鳌江,应该说这完全是我们龙港自己造成的!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一个错误的不良的政府行为必将伤害与打击太多良民的初心与情感的同时还会给这个城市带来了退步!
万达,银泰要来龙港,龙港是不要不要。
反而在和平年代,在歌舞升平的岁月里,我们龙港要去投资建设地下防空洞,地下商城!
两地比较:鳌江在投资建设新兴的万达广场,我们龙港在搞过时落后的防空洞,地下商城!
在市场经济米汤里泡大的龙港人,你说他们会选择哪里呢?
两百年前的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说了: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切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挨打,痛苦是肯定的,必然的。
那个地下商场现在是空无一人,每天开门都比关门痛苦。
那些本身就是脚停就口停的投资购买这个商场店铺的老板们都亏得血本无归!夜夜在做的不是美梦!而是噩梦。
而一到周末,太多的龙港人就带着孩子,约好朋友到对面鳌江万达、银泰去消费,去潇洒。
本来龙港的站前路,服装一条街。
龙跃路小吃一条街。
但是由于我们的有关部门不是去积极的扶持,去支持,而是有些的决策等于是扼杀,退化市场发展!
龙港唯一的一个电影院在龙跃路上,但是这个电影院不仅没有发展,而且早已关门停放了,空着没有人看!闲着也没有人管!
几十年过去,难道这就是龙港发展了吗?难道龙港人就不需要文化吗?
你还会埋怨那么多人要去鳌江吗?
根本不懂什么是城市管理学!市场经济学!没有按照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律而随心所欲乱作为,制定单行道!把龙跃路、站前路一个好端端的商业街变成了停车马路!导致萧条,导致人心外流,商业外流,人口外流。
应该说:龙港龙跃路是温州地区农民率先进行商业文化革命吹哨者,是农民率先靠自己从农村到城市开店致富的《温州模式》的一种具体践行!
当时的龙港,一个理发店也找不到!我们在政府上班,洗头理发还要跑到鳌江。
想当初,老书记陈定模,老镇长陈翠元两个人就特别强调:设计规划龙跃路、龙翔路两条主街道各24米就是作为商业文化载体!它的使命是:承载鳌江流域两百万人口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
龙港第一个星级酒店:龙华大酒店,也就在龙跃路!
有个叫陈朝阳的青年写了《逝去的龙港龙跃路的憾事》写的非常真实,看了让人心痛。
以前的龙跃路,多少的店铺,多少的牌子,创造了多少个第一。
又有谁知道龙跃路就在龙港的改革发展中莫名其妙的衰退了,萧条了!原因何在?原因何在?具体可见牛三先生的那篇越来越落后的龙港的文章。
龙港人的初心在哪里?
龙跃路就是龙港人的初心与龙港人的图腾!
初心没有了!图腾也找不到了!怎么不想往外跑呢!
所以在前几年,站前路,龙跃路两边的业主居民们都强烈要求到政府去施威请示,要把龙跃路,站前路恢复改造成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的步行街!
新一届龙港市领导班子应该根据龙港经济发展规律与特色,确认龙港的初心,确认龙港市的发展规律。
如何解决老城区周边停车难问题?
本人建议:
把河底高“河”,改造成自动可升降的两到三层的停车场。
再说“丛林法则”:
房子对于每一个人或家庭都是最重要的财富与感情投入。不少人都将它作为成家立业的标准。
记得去年在鳌江万达与十几位龙港老板聊天:
他说:金仕湘,你问我们为什么买鳌江买万达,不留在龙港。我们可以告诉你,你龙港现在已经不是当年老书记陈定模,老镇长陈翠元那个改革开放时代的龙港了!
现在的龙港:政策不留人!感情不留人!投资环境差,老人没有地方跑,小孩没有地方玩!
我们中年人,人没有老,银行说我们的房子已经老了。贷款也难了。这落地房淘汰了。
在龙港还好有一个浙商银行,没有看不起我们这一代老龙港人。没有看不起我们的老房子。如果没有浙商银行给我们贷款。我们早就搬到鳌江来了!
欧南大桥剪彩时,一个龙港领导与鳌江领导拉手时说,我们龙港人素质再过十年也跟不上你鳌江平阳人的素质啊!
在龙港,我们8586年盖的房子,才30年,但是银行说我们现在的房子已经老了。甚至有一家银行,贷款评估公司就是指定一个评估公司,没有第二家。你说这是腐败还是官倒?
而且态度没有商量,评估价很低,到了银行,还要打五折。(浙商银行可以给我们八折呢!)
龙港原来4.2平方公里,第一批建的都是老房子!难道就没有它的使用价值了吗?而我们再呆在龙港还有前途有意义吗?
国内一位著名的作家说过:
当前中国社会最大的矛盾是国家干部,行政人员情商、智商、不作为与人民群众日夜发展的经济行为不协调的矛盾!
民心与初心是龙港经济发展的根与本!
原来第一批的老龙港人围绕在1234菜市场生息着。
围绕着他们的下一代在12345学校在拼搏着。不能说他们就没有梦想了!就没有价值了!
而我们的政府行为如果没有把这个老城发展好!只是一味的管,管,管并加用冷眼看待,动不动就是等待大拆迁、大改造!如果这样下去,现在那些的乱七八糟菜市场,市场。她又怎么不会影响到这20多万老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人的心态和人生价值取向呢?他们又怎么不向往其他城市跑呢?
新的一届龙港市领导班子能否一视同仁,协调处理!科学领导。争取把新龙港人,老龙港人,新城,老城一起和谐,共振。共同发展!繁荣!我们期待着!
(但是我们看到最近130亿在新城、老城连一杯开水也没有啊!)
 
.
龙港势
 
人意,天意:组建“青龙江经济发展共同体”是最大的创意。
1.把老城定位大拆迁、大改造,“推倒重来”,是下策。
2.打造特色,“继往开来”,打造品牌,一品一街是上策。
3.开发“青龙江”。做好“龙”文化文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是上上策!
 
龙港市
先天是:
缺山少滩
后天是:
缺少贵族阶层
缺少知识精英
影响一个中小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四大要素:
1.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
2.区域位置。
3.政治、经济基础。
4.人才构成。
龙港建镇设镇的初衷就是在鳌江流域沿着“青龙江”黄金海岸经济带:南靠“江南垟”辽阔的平原与有经商头脑的八十万江南垟人民。
北依鳌江平阳两百年历史,100多万人的人文文化。
但是现在美中不足的是体制已经把我们的龙港市夹在中央:
北丢鳌江的金鸡山,
南失炎亭金沙滩,
边上又少了金乡,钱库,宜山广袤平原。
从而只能靠自己从中而立。在夹缝中求发展!
用易经文化来考察,新城属于墨盆之地。容不下太多的水。水是财富的象征。所以龙港市的发展想寄新城太大的梦想也许不大可能。
不仅如此,龙港市还有旧城,新城,老龙港人,新龙港人之内在机制不和谐等许多问题!
现在的老城区至少还有20多万人,而且是真正龙港的第一代能人。
但是他们好像已经被遗忘了!举个例子:
2005年底,龙港镇一位分管城建的副镇长对我说:金仕湘,你去把老区长拉出来和你一起,把金河广场两边房子拆了重建。
在金河广场,我们政府已经投入3000多万了!你把两边旧房子拆了搞一个大型,特大文化商业广场。图纸温州市规划局都已经有了!
好!我们就开始屁颠屁颠的跑上跑下,拿出当年龙港精神,挨家挨户做工作。但是很快遇到了苍南县里一个大领导说:龙港我们现在要把重心放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目前没有精力不考虑。
就这样我们也就慢慢的停下来了。
但是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新城,我们又发现,只见新城在换班子,不见新城盖出什么新房子?走出什么新路子?
也许这就是中国这个时代的体制与机制的现状吧!
15年过去了,现在的新城也许多了几幢高楼大厦!几条路子。
一个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专门靠几幢孤单的高楼大厦肯定是不够的!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多少的鬼城,空城!
想当年,陈定模、陈翠元两位老领导率领我们,龙港镇“八颗大印捆在一起”,太阳底下度春秋,田野中间搞宣传,宗旨就是一个: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而且要的是能人!两位老领导那个时候嘴巴上,会议上经常在唠叨着:
我们现在一缺钱,二缺地,三缺人。但是我们不能缺德。
假设现在龙港旧城里面超20多万人,他们不安心在龙港,他们的子女后代不想回家乡?还是继续的外流?外流?这个问题难道不是很严重吗?单靠新城的发展,我们的龙港梦能实现吗?
一个很现实的现象在说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龙港有个锦绣名苑。可以肯定的说:能买的起,住的进去这个锦绣名苑的都是龙港当地非官即富之类。
那么,这些非官即富者的来源都是老城的第一代老龙港人为最多。也就是说,一个锦绣名苑并没有引进多少的外来户。而是卖给自己龙港人。试问,这也叫龙港发展了吗?同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新城建设高楼大厦宜居新城。那么是不是就等待老城20万老龙港人都搬到新城区呢?自己人招商自己人呢?
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逝在人心的沙漠里,
第一个报告春天的不一定就是鲜花朵朵!
那些默默无闻的小草也许早已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龙港市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农民城”这个初心模式?那就已经不是龙港农民城了。
同时,如果还是定格在老提什么礼品城,印刷城,农民城这些老名片,又绝对对不起时代的发展与龙港市的进步了!
目前,居住生活在这个农民城的老龙港人,一边是每时每刻都在经受着大城市的诱惑!一边又是享受不到现代都市文化、文明的气氛与质量。列如一个唯一的龙港电影院在龙跃路,莫名其妙的被停了没人管!
新城路、宫后路虽然有一点虚假的繁荣,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她的一点点的商业文化氛围!
今天的龙港市如果没有自身很强硬发展措施,没有很充实的繁荣手段。没有当年“八颗打印捆在一起盖的”初心之精神!(补办一个产权证还是要两个月)。
没有外来人口与人才、技术的引进。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是可怕的!相信再过几年,也许那个牛三先生或第二个牛三先生看不下去了,还会写出越来越落后的龙港那样的文章呢?
还有一个案例来看我们的当局决策者是如何的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把资源浪费掉的:
最早的龙港大桥因遭淘汰不能开车。在边上又重新建了一座龙港大桥。然后我们的政府是用268万元大代价把老的龙港大桥给炸了拆了。
我们的观点和方法是:用小部分钱把这危桥改造成廊桥。用于商业招商。估计龙港政府只需拿出68万元就足够了!在这个老的大桥上用于商业经营,也许效果要超过礼品城!不知道能解决多少就业,带来多少税收。同时给龙港带来一个旅游休闲好处处,文化商业亮点!
湖南通道县就是这么干的。
简单的提出一些思路,供当局施政者参考!抛砖引玉。
1.既然是“农民城”,就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国农民”四个字做好文章。再次创造一个中国第一。才是唯一出路。
 
2.按中国农民的特色创意设计改造老城区街道:在中国还是独一无二。这就是在旧城房子基础上进行打造。是继往开来的宗旨目标与手段。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拆掉那么多的老城与旧房子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也不该充分发挥城管执法大队的功能,管,管,管。而应该是:
修旧如旧比旧更美。赋旧以更新的内涵。也更得人心!
用真情留人。
用政策吸引人。
用城市管理者水平与初心换来城市繁华!
而绝对不是向现在,简单的把商业街改为停车马路。这种做法只能证明我们的政府部门官员根本不懂城市管理学!是乱作为!
3.还原龙跃路、站前路的本来繁荣。打造像温州的五马街、步行街文化商业街。可以两百年不淘汰。
4.如何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
本人建议:
把龙跃路后面河底高“河”打造成漂亮的彩色的可升降的两到三层自动停车场。下面河道排水根本不受影响!
5.尽快完成以养生、养老、文化、医养结合综合体项目。满足解决好太多人的刚性需求。
6.尽快完成少年儿童快乐宫。鳌江流域三百万人口的孩子,没有一个规模的规范的大型儿童娱乐中心!龙港市不搞!不建!谁搞?谁建?
现在唯一斗门头那个儿童娱乐场!不去改造,不去提升,不去拆除!一是在倒龙港市的霉!二是迟早会出安全问题。
(福建有两个系,一个莆田系医院。一个就是这种儿童玩系。当年就有福建人找过本人。说只要把村里搞定给他们搞这样的临时儿童玩玩。好处费佣金至少60万。)
7.做好“龙”的文化文章。这一点相当相当重要。
建议:
成立龙港市“青龙江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公司”。
成立龙港市“龙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会”。
建议由龙港市政府作为第一发起人,组建“青龙江经济发展共同体”。连同鳌江、苍南、江南垟!文成、福鼎。
龙港市必须有图腾,而且我们必须真正的让图腾文化变成我们的财富自由!
“龙港市”的名字因“青龙江”而来。
“青龙江”,是实实在在的一条“青龙”而静静的躺卧在我们的身边。
如果我们不保护好这条“青龙”,易经原理会提示我们:
青龙江流域的三百万子民哪来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啊!
另外,温州地区总共有78A级旅游风景区。平阳10个。苍南9个。龙港市0个。习近平主席讲了,一个没有旅游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难道说,在明年,后年的我们市长政府工作报告会上,还是宣布,龙港的A级旅游景点还是零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条美丽的“青龙江”静待我们去开发!
一条现成,漫长的龙港外滩“堤塘”静待我们去改造,去升华。
 
640.webp (3).jpg
青龙江

在现有的龙港外滩,堤塘基础上,把她改造成“海市蜃楼”廊桥经济综合体!
从龙港一桥到六桥,到新美洲一共15公里长,10米宽堤塘再向空中发展15米高,就够了。
有廊桥遗梦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美景!
有浪漫的新加坡海边的咖啡茶座!
有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灯红酒绿!
有泰国太平洋畔的潇洒风味!
有芭提雅的海上世界之青春浪漫!
有海南三亚湾情人世界乐园!
有福鼎的海鲜城,舟山的海鲜城,炎亭的海鲜城等等,所有大东海之滨的所有大海鲜全部集聚,所有的人世间吃喝玩乐住都沿着这条彩色缤纷的廊桥,外滩,走廊经济带靠拢!
在这条经济带上开发省去了土地成本价,政府还可以给与政策优惠补助。机会成本好!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真的不怕吸引不了1000多万的温州人,甚至全国人要天天来,夜夜来,天上来,地上来!
想当年,在深圳蛇口就是靠一个破码头一条破船改造成“海上世界”从而撬动,带动了整个深圳改革与发展。
古老的“青龙江”,该浚的也应该浚,该溲的也该溲,该打扮的也应该给它打扮一下了!再也不能如此杂草丛生,淤泥成灾下去了。这是我们青龙江上下游几百万人的宝贵资源,生命之源头!财富之源泉啊!
买几条游轮,从青龙江到琵琶山,到东海之滨,到渔寮沙滩,将来还可以到台湾高雄港。不管是夜游江河鱼海,还是几天几夜海上,江上,陆上游吃喝玩乐住在船上应有尽有。
把鳌江流域的三百万人民:
“万丈红尘一壶茶”,
“千秋大业三杯酒”。
都可以尽收在我们的游轮。我们的龙港外滩这一条海市蜃楼,廊桥,旅游文化经济带上!。
当今中国,已经到处在开放。
中国经济改革的马车也已经拉足了缰绳。
开放不如改革,改革不如创新。
我们的浙江省委车俊书记!
在我们龙港建市那一天,
连续提出了五个创新:
思路创新!
政策创新!
机制创新!
价值创新!
路经创新!
让我们好好的去体会,研究这五个创新带给我们的价值与机会吧!
江南垟有一句俚语:
三月青果八月红
 
金仕湘写于海南
2020323
 
关于龙跃路,站前路打造“步行街”。河底高河创建“自动立体停车库”的文章,另文随后发出。


640.webp (2).jpg

作者:金仕湘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5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