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水下的813年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329235953.jpg



 
2021年3月24日下午,在浙江省龙港市舥艚联合社区党委二楼会议室,由龙港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阴均水闸保护与利用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在这里举行,方案设计单位是广西鼎之晟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我和原浙江省苍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级工程师王宗泽以及现任的浙江省苍南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叶宗文三人应邀担任这次评审会的专家。

这座阴均水闸,位于温州市最大渔港——舥艚中心渔港内港一侧,因靠近旁边的阴均山麓,所以得名阴均水闸。最早建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208年,距今已经有813年历史,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南宋以来多次重建重修,一直使用到2019年舥艚新水闸建成。阴均水闸现在与外面的河流已经隔绝,防洪排涝的水利功能已经废弃,只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存。由于常年没有加以利用、也没有修缮保护,而且水闸的进水槽、放水槽一度被当地居民随意丢弃垃圾,引起了关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建议要求对这一历史遗存加以保护利用。

迎来转机的是,设市后的龙港市委、市政府对舥艚中心渔港的内港区进行高水平改造建设,打造成为中国美丽渔港“风情小镇”,这一阴均水闸也就成为其建设的一个重要子项目。



微信图片_20210329235950.png


 
对阴均水闸的保护、修缮和利用,也让人们重新认识阴均水闸的历史文化价值。阴均水闸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什么?

一是完整记录了温州南部鳌江南岸江南垟人民千百年来抵御自然、发展生产、创造生活的历史脉络。翻开地方志,详细记录了阴均水闸的发展史:1208年,南宋平阳县令汪季良首次修筑阴均埭、阴均陡门,排除江南地区旱涝之患;1253-1258年,又修建了东塘,与阴均埭、阴均陡门一起抵御咸潮入侵江南地区;1305年,即元朝成宗大德九年,平阳州判皮元修建阴均埭、阴均陡门;1347年,即元顺帝至正七年,乡贤陈国英修阴均埭、阴均陡门;1737年,即清乾隆三十二年,平阳县令何子祥发明木枧,使阴均陡门水势减缓;1967年,阴均、东魁陡门拆建改造水闸工程竣工,启用机械启闭。2017年舥艚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开工,竣工后阴均水闸启用。

二是在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长期抗争中创造了“百折不挠、众志成城、讲究科学、人定胜天”的人文精神。南宋时今苍南县钱库镇乡贤林仲彝在《乌屿陡门记》中写道:“陵谷变迁,沧海桑田;乃合群力,复归其天;潴之为渊,流之为川;泽润生民,于万斯年。”这一段话,恰恰深刻揭示了这一人文精神。实现“陵谷变迁,沧海桑田”目标,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应对大自然长期的挑战;“乃合群力,复归其天”,就是要发挥集体力量,众志成城,才能使灾害得以降服化解;“潴之为渊,流之为川”,要讲究科学治水,抓住规律,该堵就堵,该疏就疏;“泽润生民,于万斯年”,就是要充满信心,人定胜天,治好水患造福百姓千万年。

2006年8月10日,一场50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桑美”横扫苍南县,全县倒塌房屋16148间,因灾死亡154人,直接经济损失91.24亿元。在巨大自然灾害目前,苍南百万群众奋起抗台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可惊可叹的人和事,创造了“以人为本、万众一心、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可扬可颂的抗台精神。可见,千百年来在自然灾害目前,古今人文精神高度契合。


微信图片_20210329235948.png

         



在南宋的汪季良修建阴均埭、阴均陡门之后,过了775年即1983年,在距离阴均埭、阴均陡门大约10公里的不远处,在5个小渔村的基础上成立了龙港镇,一个叫陈定模的人带领一帮人,不用国家出钱,依靠农民自觉自费集资,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过了5年即1988年,居住在离阴均水闸不到200米的一个叫包郑照的农民,一纸诉状把苍南县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包郑照没有想到自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例民告官的当事人,成为了中国法治人物而载入史册。

再过了3年即1991年7月,一个叫王均瑶的龙港镇年轻人,承包了长沙到温州的飞机,一年赚了20万元,第二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被誉为“胆大包天”。

再过了28年即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立县级龙港市,成为了“中国第一例镇改市”。阴均水闸也成为了新生的龙港市一座不可多得的文化地标,让仅仅只有38年改革发展历程的年轻城市向前推进了800年历史。

在这一块平凡的土地上,千百年来一直不断演绎着、续写着一幕幕不凡的传奇,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撑着,无疑,这就是凝结在阴均水闸历史文脉中的“百折不挠、众志成城、讲究科学、人定胜天”的人文精神。


微信图片_20210329235945.png


    四
 
文化、历史,不能总是埋在水下。

这次工程设计单位在设计阴均水闸保护利用方案时,设计了两套方案:一套是与外面的水系重新接通,让里面的死水活起来;另一套是不与外面的水系接通,抽干进水槽、出水槽现有的死水,让埋在水下800年的阴均水闸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无可置疑,大家几乎一致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据现场的水利专家介绍,阴均水闸下面是一块块历史悠久的大条石,这是水闸千百年来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展示古代水利技术最重要的历史见证。所以,参加评审会的代表一致建议利用抽干的进水槽、出水槽建设一座下沉式水利博物馆来还原阴均水闸的历史原貌,让后人充分了解这一历史文化遗存。

更重要的是,凝结在阴均水闸身上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太多了,其中,关于热心乡人捐赠修建阴均水闸的感人传说,也是我这个年龄的父母们常常用来教育我的生动教材。所以,建成后的阴均水闸不仅仅是文化地标,也是旅游胜景、休闲驿站、祭祀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建设舥艚渔港“风情小镇”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

如今,在阴均水闸边上是巍峨的舥艚新水闸,接续着阴均水闸的历史任务,正在发挥着骄傲的江南垟防洪排涝的作用。不远处包郑照的两间老房子还保存着,这可能又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地标。顺着渔港往东走,穿过琵琶门,就是5万吨级的崇家岙港区,这里是温州南部崛起的希望所在。阴均水闸的价值被重新发现,从一个侧面昭示着一个地方新的发展时代的到来,我们期待着。


微信图片_20210329235943.png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