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灵秀艺乡”西部未来乡村建设工程设计

1. 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龙港市“灵秀艺乡”西部未来乡村建设工程设计已由龙港市行政审批局以龙行审投[2022]54号文件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龙港市农林水利发展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来自财政统筹,出资比例为100%,招标人为龙港市农林水利发展服务中心。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设计进行公开招标。

2. 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龙港市“灵秀艺乡”西部未来 乡村建设工程,项目范围北至中对口社区“一村万树”紫薇 园,西至龙港市市界与苍南县交界处,南至七字山,东至金 山港社区村委;项目范围整体沿南港水系两侧呈块状分布, 南北依托南港水系长度约 1.3 公里,东西依托灵龙大道长度 约 2 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景观工程(水系绿化整治 80000平方米、道路及慢行系统建设 41500 平方米、亮化工程 5000 平方米、节点景观提升 42600 平方米);市政工程(道路整治 20000 平方米、广场及设施提升 65500 平方米、新增游乐设 施 4 项)等相关内容;数字工程(微权力 e 监督 1 项、数字 乡村建设 1 项)等相关内容。项目总投资为7512 万元,建设资金由龙港市财政统筹安排。本项目选址于于龙港市云岩片区(中对口社区、金山港社区、滨江社区)三个社区的村域范围。

招标范围:包括完成本工程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期间的相关服务(具体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合同条款及第五章“发包人要求”)。

设计服务期限:签订合同之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止。




4.1建筑工程方案

4.1.1设计构思

1.重点建筑的打造

在各社区现状基础上,完善产业、文化、教育、生活等配套服务。提升省级沿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依托自然山水发展旅游业,培育一二三产支撑平台;实施现状建筑整治,提升社区风貌;利用文化礼堂、闲置建筑及农田,开展乡土艺术展示、传统工艺教学、自然教育课堂、社会实践课程、乡贤文化课程等情景式教育;新建社区幼儿园;推进提升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农村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2.建筑改造,赋予新功能业态

利用位置较好的建筑,或是村内闲置厂房,进行适当的改造与修缮,打造文化驿站、乡村客厅、精品民宿、休闲养生等多种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3.统一立面设计

本项目基地建筑现状整体较好,但仍存在老旧建筑以及新建的不和谐建筑,对其进行统一立面设计与墙面美化,加速完善各社区美丽庭院建设。

4.1.2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外立面设计,以体现社区文化内涵、提高社区活力为目的。因此在道路沿街立面整治设计中保持道路沿街立面总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对建筑立面进行“微改造”,建筑外立面以清静淡雅的白墙和青灰砖墙为主,同时为增加街面的生机和活力,如沿街立面除了灰白调外局部增加暖色调。沿街建筑屋面采用灰瓦,多层住宅建筑屋顶“平改坡”。体现龙港乡村特色,打造乡土味、瓯派韵、国际范的乡村建筑。在立面细节的处理上采用木色或灰色门窗及木色格栅空调百叶或棕黑色木料百叶,建筑外装饰简洁现代。一层商业广告招牌要求规格统一,制作精良,统一位置,同时沿街卷闸门的立面宜与沿街轮廓、景观、风格、色彩、样式协调,引导商户设置具有当地风貌特色的玻璃橱窗、木板门等。对现存全封闭式、有碍景观的老式卷闸门应逐步整治更换成新颖美观、视线透空的加强式钢花玻璃门、不锈钢卷闸门或干净无噪音的玻璃式拉门。

另一方面,确保市政设施和树木上无乱挂乱涂的广告横幅。沿线公路用地及建筑控制区内不得设置广告设施与广告横幅,沿公路建筑不得设置墙体广告。拆除未经审批的门头、灯箱广告、霓虹灯等。加强小广告和乱张贴乱涂写治理,保持立面整洁。

4.1.3建筑改造措施

1.在进行外墙施工前应注意检查外墙面层是否存在空鼓、老化的现象。如存在上述情况,应将外墙面层清理至结构层(可见砌体砌筑层),周边相邻松散部分也应清理干净至外墙结构层。

2.如面砖灰缝内如已霉变,必须铲除干净后用洗霉水清洗,再用水清洗干净。采用1:3 水泥砂浆(内掺建筑胶)打底,1:2 水泥砂浆抹面,将空鼓部分填平,水泥砂浆级配应满足抗裂要求。

3. 在雨蓬、挑板、檐口、阳台、无遮阳板窗上口及挑出较多的装饰线脚前端的粉刷均应做出滴水线。

4.对于立面上暴露的雨水管线和排烟管道,均作与该建筑立面相同颜色的涂料饰面,均更换为相近型号彩铝管。

5.本工程采用的木构件(半成品)在未进入施工阶段应先对构件进行表面清理,然后进行防腐、防潮、防虫处理。

4.2景观工程设计

4.2.1项目范围

本次项目景观设计范围为“一村万树”紫薇园及滨江公园的打造、南港及滨江环绕水系道路提升、农田景观提升、社区次干道沿绿化提升、社区入口景观打造、建筑周边的景观绿化提升整治等。

4.2.2建设内容及用地要求

本次项目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滨江公园设计、南港及滨江环绕水系道路及沿岸景观设计、“一村万树”紫薇园设计、金山港社区入口景观设计、金山港社区公园、七字山公园及社区主要道路两侧景观绿化,社区内部景观设计绿化、铺装、景观小品等。

从规划性质看,基地交通条件优越,随着龙港全域旅游的发展,独具自然禀赋的南港水系的旅游地位将进一步突显。这里将集慢行交通、休闲康养、旅游、居住职能为一体,突出优越的特色性和舒适性,建设乡村慢行绿道系统和康体健身场所;鼓励发展乡村康养、户外露营等休闲养生项目;景观应该提升配套的自然、生态环境、河道景观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使本项目景观带的开发具备如下特质:

(1)成为居民的基本公共活动休憩空间。

(2)成为实施未来乡村的样板工程。

(3)成为游客进行观光游览的理想场所。

4.2.3设计原则

在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规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文化融入,重塑历史。

(2)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3)强化科技赋能,充分利用新型文化展示手段。

(4)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5)坚持“四高”方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

(6)坚持“五保”、“四集”:“五保”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保稳定、保廉洁,“四集”集中精力、人员、设备、资金。

4.2.4设计指导思想

景观设计以高标准、高要求、求突破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社区原有居民为主导,力求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全区域环境品味,并同时形成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落实“一村万树”行动和森林村庄建设,增加碳汇储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4.2.5设计定位

充依托“山-水-田-林-村”空间格局和历史文化积淀,以灵秀之乡提升和丰产农业示范为主题定位,做好月亮湾公园、滨江公园、滨河景观带和主要道路沿线的景观环境整治和形象提升,打造兼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特色风貌。

4.2.6设计构思

总体设计以七字山为地理中心,提升保护自然水乡生态本底,打造滨江公园、月亮湾公园、“一村万树”紫薇园、七字山公园、金山港社区公园;提升改造村庄风貌,行道植被以观叶、观花品种为主,南港沿岸增加适合当地生长、体现江南特质的水生植物,生态驳岸种植花海。整体风貌强调宜人与休闲,强调自然景观、社区街巷景观的生态与绿色的景观感受。

4.2.7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原则:

1.树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进行设计;

2.适人适需——选择符合场地使用人群的需求;

3.因地制宜——注重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适合的场地种植适合的品种;

4.适地适树——注意沿河流种植,亲水界面严格选择植物品种,如耐湿、野趣、好养护的植物,以适应环境变化。

4.2.8小品设施

本次项目小品设施主要由:铺装、垃圾箱、坐凳、亭廊、雕塑小品、景观照明、标识设施、配套建筑等组成。

1.垃圾箱:按50-80米间距设置分类垃圾箱。人群停滞时间较长的地点(如人行交叉口、出入口广场区域、景观休息节点等)较容易产生垃圾,应重点布置垃圾筒。

2.坐凳:特色坐凳结合休闲小品或雕塑布置于景观节点,沿步行道系统设置休息座椅。

3.景观照明:设计景观照明时考虑以下几点:①亮度适宜;②小广场区域的亮度要足够均匀;③眩光少;④与环境协调,造型美观。

4.雕塑小品:结合景观文化背景及景墙环境在节点、街巷设置雕塑小品,增强景观文化性。

5.标识设施:统一风格、色调及元素,设计符合景观主题的标识系统。

6.铺装:根据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以当地原有的材料作为主基调。

4.3市政工程设计

4.3.1道路工程

1.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2.设计概要

围绕居民出行、车辆通行及物流配送等交通需求,打造内畅外快的便捷交通网络,加快“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打造乡村慢行绿道,构建生活便捷的交通圈,形成集乡村生活、交通旅游、人文历史等多种元素的智慧农村路网。

本次设计道路以提升整治道路为主,在规划线形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路侧拆除建筑量为原则,在规划道路中心线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地形进行调整。

由于本次设计道路基本为整治提升项目,道路两侧建筑基本已经建成,故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基本与现状道路保持不变,并与地块出入口相交道路标高衔接。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以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及相互之间的位置与高差。

3.路基设计

新建及修复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场地内建筑、生活垃圾,并做填前压实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

4.路面结构

(1)路面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并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实践经验,以达到技术经济合理,安全舒适的目的。

(2)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及大气降水和温度变化影响的铺面结构层次,应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并保证道路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

社区内部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具有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施工周期短,维修方便,易于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国内外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已被广为应用,因此,本次设计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

(3)人行系统

人行系统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景观要求出发,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打造生态环保的景观道路,营造幽美、和谐的乡村空间。

(4)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按规范要求,在人行道设置行进盲道,在路线交叉路口、人行横道、街巷、村道出入口及其余路面被缘石隔断处均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的缘石坡道及提示盲道。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坡道。

5.生态停车场

在地面适当种植绿化,并在停车场种植或移植树木,利用树木作为车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手段,最终达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环保效果。为部分车位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4.3.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智慧管理平台

提升社区网络普及率和覆盖率,推进免费WIFI、视频监控的有效覆盖;以适用性物联网装备应用带动生产数字化转型;结合“浙里办”等应用,布设便民服务一体机等政务办理智能设备,实现足不出村政务“一指通办”;集成耕地保护、生态红线管控、农业全链条生产、智慧便农服务、乡村休闲服务、村庄精细管理等应用数据,实现基于“乡村管理一张图”的整体智治和精密智控。全面接轨数字化改革的各种场景应用,不断提升温州全域乡村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2.智能导览系统

为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并满足游客对沉浸式体验的向往,打造未来乡村智慧化导览系统。在社区设置智慧表示电子导视设备,提供手机定位导航、停车场导引、数据可视化地图等功能服务。

3.乡村物流服务网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物流问题。农村物流往往体量大、货物重,但单价低、数量小、频次少、收发地点分散。基于这种情况构建智慧物流快线,打造基站、中央智能监控系统以及低空索道、物流仓配系统等部分,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4.3.3道路照明

1. 设计原则及理念

(1)道路照明应能为行人和车辆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视看环境,从而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防止犯罪活动,同时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2)道路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的要求。

(3)道路照明箱变的设置应做到供电可靠,布局合理。

本工程道路路灯设计中除满足道路照明水平、照明均匀度、眩光控制和诱导性等视觉功能和视觉舒适性的要求以外,还要结合道路两边的建筑及绿化景观以达到道路的整体美观效果,并采用先进的路灯节能方式等新技术实现节约能源的效果。

2.路灯布置方案

本工程道路路灯可根据具体道路宽度及等级,采用双侧对称布置,双侧交错布置或单侧布置的。照明光源选用寿命长、节能的LED光源。

3.照明电缆布设

道路照明电缆采用规格为YJV22-0.6/1KV-(5×25)或YJV22-0.6/1KV-(5×35)的交联聚乙烯铠装铜芯低压电缆直埋于机动车道外,埋深0.7M,过道路时穿保护管。

4.道路照明供电

道路照明就近引入市政用电设置路灯箱式变,并设置配电箱满足路灯供电需求,每个路灯箱变供电距离为0.4~1KM,供电回路的电压损失和供电回路最远端的单相接地保护须达到基本要求。照明管线采用全塑电力电缆VV-1KV 4×25型穿PVCФ80管埋地敷设

5.照明控制及节能

道路照明控制采用光控和时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箱式变电站内设手动控制和时间光电控制装置,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合理确定开关灯时间,并应根据天空亮度变化进行必要修正。本工程增加路灯远程控制系统,系统的工作方式为将每条回路上的各路灯安装单干多路控制器,路口机箱中设置集中控制器,统一将信号由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对路灯进行,分时控制,单个控制,照度调节等。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以照明功率密度(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表中的规定。

本工程推荐采用可变功率镇流器实现节能运行。所有路灯采用分散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应要求达到0.9以上,并选用节能型镇流器。

6.接地与等电位联结

(1)箱变工作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2)路灯箱变设总等电位联结。

(3)箱变低压配电采用TN-S系统,室外照明灯具金属外壳均与PE线相连,在线路分支、首端及末端设重复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4.3.4景观照明

本项目室外空间照明灯光的配置既要考虑对景观的展示,景观元素要能为活动空间构成背景,又要能对广场内外形成隔离,避免互相干扰;同时景观元素经过艺术化的灯光塑造,也有助于广场外边的观赏,本次设计注重建筑的深刻设计意念,严谨的结构形式,解读其特有的形神意韵,采用国际先进照明技术以及高科技的照明产品,力求在用照明手段解释与再现时,用灯光环境来体现小镇的独特意境和效果。

在照明手法上为突出其宁静而又活泼的气势,典雅的气息采用色温为2000K--4000K色温表现。

在对水景及广场处理时,考虑这是人主要活动的场所,两边廊道中的立柱部分及栏杆则是采用高显色性的3000K的暖色调光。这样给人以亲切的感受,体现出人间温暖,与建筑内的色光有一个对比,突出层次。

水景的水下灯,采用微电脑智能控制技术,在潺潺流水下,可以产生赤橙红绿蓝青紫的七彩效果,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光异彩效果,水道两边的柱形灯采用幽雅而宁静的色彩,和水道树池的射灯和凳壁灯互相衬托,可谓相得益彰。

照明设计完全遵循建筑原貌,量身定制新型灯具造型款式。对于隐蔽安装的灯具大多采用直径小于12CM小型灯款,且运用最新超薄发光材料,以期获得良好的隐蔽性。灯具颜色也与其环境做到协调、统一。注重灯具安全性能,具有到最高安全保障。

为了使设计更趋于完美,在定制灯具方面,为了做到照明设备与原有建筑的融合统一。进行了“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定制灯具。在灯具安装位置方面,尽可能的做到“见光不见灯”效果。在绿色节能方面,针对目前照明的发展趋势,能做到绿色照明,合理节约能源。

4.4数字工程设计

4.4.1平台建设

基于乡村社区的CIM平台,首先在社区“改造—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管理;乡村社区CIM平台作为中枢系统,成为连接城市大脑和居民家庭小脑的重要桥梁。综合运用GIS+BIM+IOT等技术,基于智慧传感器和5G网络,实现社区大数据全面收集,实现真实社区和数字孪生社区共同生长。实现智能化的物业管控、商铺管理、服务预约、租户管理等管理服务。

4.4.2技术架构

社区设立数据联通平台,作为乡村社区中脑的数字底座;数据联通平台,实现社区各设备、不同业务系统的联通,实现社区内网与公网之间的联通。

4.4.3未来场景建设

N未来生产场景

农业+产业——省级沿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提升省级沿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培育农商直供、预制菜肴、冷链配送、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打造集科研、生产、观光、休闲与教育等于一体省级农业产业园。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民谋取经济效益。

旅游产业——旅游:依托七字山公园、“一村万树”紫薇园、“在山野”露营地、七字山公园、滨江公园等优秀的公共绿地资源,结合七彩花海、浪漫稻田等农田,培育文创产品、都市农业、研学体验等项目,推广本地特色产品,提升旅游知名度。

N未来风貌场景

建筑整治:对无序的立面材质、色彩等元素进行统一, 以及对违章建筑、危房进行拆除;打造综合式社区邻里中心,提高村庄绿化彩化覆盖面,力求达到整洁有序的效果,实现村庄风貌引导和管控。对建筑中破损的墙面、屋面等构件进行修复,摒弃夸张的改造手法,保留村庄原本的乡土气息。同时融入瓯式小青瓦、白粉墙、八字坡顶、骑楼挑檐等元素,打造国际范的乡村建筑。

道路改造:修复提升云湖线灵龙大道至灵宜线路段,将灵宜线至山前线拓宽提升至主干道,增强通行能力;对其他次干道进行修复提升,打通社区之间、社区内部的断头路,完善村庄内部道路系统;增设金山港两个住宅区的慢行步道、南港滨水绿道及七字山栈道,提升改造现有村庄路面及两侧景观。

N未来文化场景

文化场所:以基地原有的耕读文化、祖训家规等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为基础,结合文化礼堂提升改造文化广场,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场所。

乡土文化展示区:增设文化驿站,充分利用5G、VR等技术手段,展示乡村文化。结合本土建筑及乡土景观,建设乡土文化展示区。

幼儿园:规划在中对口社区建设一所幼儿园。

大力发展情景式教育:结合省级沿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七彩花海、浪漫稻田等开展乡土艺术展示、传统工艺教学、自然教育课堂、社会实践课程等情景式教育。

N未来邻里场景

乡村邻里交互中心:项目基地已建设休闲广场等邻里交互场景,提升改造月亮湾公园、“在山野”户外露营地、滨江公园、七字山公园、金山港社区公园、七龙珠广场等场所,提升公共空间配套设施,形成新老居民共商、共议、共帮、共扶、共创、共享的温馨和睦邻里关系。

N未来健康场景

建设5G云诊室:利用现有卫生室及健康驿站,计划提升打造提供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呼叫家庭医生,实现远程咨询互动服务的5G云诊室。

乡村慢行绿道:基于南港及老江水系,沿河设多条健康步道,健全场地慢行系统。

健身设施:利用中对口桥下艺术空间,建设可进行日常运动锻炼的场所和设施,提升原有健身设施配置,打造集游憩散步、运动休闲为一体的运动休闲区域。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增设电梯,增强便利性,发展农村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N未来低碳场景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保护、修复南港、老江及其它水系生态,开展生态恢复工程,促进河道活力和生态系统保护;开展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打造净零碳建筑试点:就地取材,循环利用,打造3处以“被动式节能屋”为代表的净零碳建筑试点。

推动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生活污水设施和标准化运维全覆盖。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提升生态停车场、低碳道路、雨水花园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N未来交通场景

对外交通:灵龙大道是连接基地与外部的重要通道,也是基地景观的重要窗口,优化道路节点景观,提升整个道路的视觉形象。

村庄主干道:修复提升云湖线灵龙大道至灵宜线路段,加大道路承载力;对主干道两侧景观绿化进行修复提升,着重打造灵宜线生态景观,提升道路景观的连续性与衔接性。

村庄次干道:将灵宜线至山前线拓宽提升至主干道,增强通行能力;对其他次干道进行修复提升,提升道路质量。

村庄支路:打通社区之间、社区内部的断头路,完善村庄内部道路系统;提升改造现有村庄支路路面及两侧景观。

慢行绿道:增设金山港两个住宅区的慢行步道及南港滨水绿道,沿南港滨水绿道打造南港滨水景观带,打造休闲绿道。

登山道:沿山脊线铺设登山步道,串联中对口、金山港、鲸头村的七字山景区入口节点,形成完整的登山游览线路。

停车场:科学布设停车场,在重要项目节点增设停车场,在现有公共停车场增设停车位,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配备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N未来智慧场景

深化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加快5G网络、免费WIFI、视频监控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浙农码”数字乡村系统平台、数字乡村APP,推进公共服务窗口数字化提升,乡村集市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村庄导览系统数字化改造,乡村生产物联网设施布点扩面等。设便民服务一体机等政务办理智能设备,推动实现买药就医、交通出行、日常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打造“乡村管理一张图”:打造数字APP,上传社区相关数据、照片,布局至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社区村容村貌档案形成“一张图”管理模式,同步形成社区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项目库,实现基于“乡村管理一张图”的整体智治和精密智控。

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一指通办”:落实“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构建集智能搜索、智能问答、智能填表、智能受理、智能审批、智能分析、智能监管于一体的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优化“雪亮工程”,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N未来治理场景

依托党建+网格的社区服务:党员深入网格细胞,引领“红色网格”。

线上+线下的监管机制:结合社区的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 打通综合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内推广“智慧村社”平台,设置线上服务大 厅,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常规服务;推进社区级重大事项规范决策、村务线上办理、“三资”阳光监管,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微权力E监督”工程,健全基层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

社会资本+村集体+低收入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确定监测对象,同时引进乡贤、青年参与社区发展经营,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对检测对象实行产业、就业等方面的帮扶。

N未来党建场景

打造具有有完善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强大的领导班子,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建清廉村居;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有党员干部联系带动服务群众机制。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