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正式启用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故土耕春
---------------------------------------------------
习近平总书记说:“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乡村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村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细胞,宣传乡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在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龙港市村改社区后,原来的村庄大多还在,村名已成历史。修好村史,留住乡愁,推进文化传承,是今人应尽的责任。建“村史馆”,加强村庄历史文化宣传,有利于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有利于增强村民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龙港市龙平社区自原希贤与韩家垟二村合并后,原希贤村委办公室基本空置。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更好地传承村庄历史文化,引发乡愁,激发村人爱乡敬业与奋发向上精神,今年来,希贤村将原村委办公室改建为简易的“村史馆”,成为村庄历史文化的一个宣传阵地。
希贤村原属平等片区,分希贤、大儒两个自然村,全村有300多户,1300多人口,陈姓占八成多。长期以来民风淳朴,村民忠厚善良,勤奋好学,人才辈出。希贤现距离龙港市城区越来越近,近些年来,家庭付业逐步发展,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共富之路正在加快。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一代人对过去的农村生产、生活认识比较淡薄;对过去村庄的历史了解很少。因此,试图通过村史宣传教育,使后人不忘前人,更好地珍惜现在生活,努力建设好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
希贤村虽只有三百多年历史,但却是个“村小人才多”的地方。一百多年来,该村重视文化教育,出现了不少名人与好人好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民国初期为化解宗族械斗自己出资解救了17条人命后受知县赠匾表彰的乡绅陈大权;民国时期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的国民党中将、严惩贪官的陈瀚等。解放后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如1959年当选浙江省第四届人大代表,五十年代曾任平等乡长、宜山区公社副主任的陈志翰;解放后第一任龙江乡筹委会主任陈志平;六十年代到北京见毛主席的科技标兵陈志图;长期从事财税工作、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离休干部陈志水;长期服务于矾山矾矿工人教育事业的陈敬炮等等。还有其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事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一大批优秀人才,有企业家、诗人、军官、警察、医师、局长、科长、校长,有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等,在各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有高中级以上职称的达三十多人。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一代,如现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曾入选中科院第七届“陈景润未来之星”人才计划的博士生导师陈绍示;有高考学霸被北大录取后现续读博士的陈畅;有保送上复旦大学现经毕业在北京工作的博士生陈绍祥;有保送读浙师大后毕业于国科大、获博士全额奖学金的陈绍愿,还有今年刚考上博士的陈先客。全村已有五位博士,有“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还有一大批村人在外地经商办企业的优秀村人。
弘扬先贤品德,传承优秀文脉,在当今尤为重要。随着龙港城市的扩大,市区周边农村逐步缩小甚至消失已是发展大势。因此,修编村史,抢救史料,以史聚人,以德育人,很有必要。村史馆的建立,好让在外的村人有机会来参观村史,了解先人,共叙乡情,激发爱乡热情,比较迎合新时代的乡情与民意。
该村史馆内共分《历史沿革》、《岁月记忆》、《乡土文化》、《人物选介》、《发展路上》、《大事记》与《展望》等内容。展板丰富,图文并茂。通过亮前人风采,展乡土文化,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风文明,迎接美好的明天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costn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