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灯光点亮海运文化,林家院迎春灯会将启幕!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刘绍宽一生以笔为友,以笔为业。他勤耕苦读,为求功名用了无数的笔力,花了无数的心血,却难以如愿。最突出的是他用笔记下了长达54年的巨作日记,成为温州历史上最实最长最全面的真情记录。他手中的笔不仅为教育服务,为写县志服务,更可贵的还会为平民百姓做事解难发挥有力的作用。可以说他的笔为政、为学、为教、为民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称之为一支神笔、巨笔、金笔。
他的一生极不平凡,总是以笔为伴,历尽艰辛----
1867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刘绍宽生于温州平阳农村白沙刘店。一年多后,他的生母薛氏去世,伯母杨氏将他带到娘家张家堡杨家大族居住,从此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从小就握笔在手,六岁开始读私塾,十六岁参加县试,获“总案第一”,受到知县汤肇熙激赏。1888年他21岁时开始写日记,长达半世纪。
刘绍宽的人生之路正如他的赶考之路,坎坷艰辛,而又锲而不舍。1894年农历七月初八日,刘绍宽与一班同学离家首次赴省城赶考,那时我们江南到杭州坐船坐轿加步行路途就需要一月时间,途中相当艰难。到了七月十四日这天,他们经过丽水括苍古道之上的桃花岭时,刘绍宽生病了。
他们来到一个“白兰亭”时,刘绍宽因一路头晕肚痛,确实走不动了。于是大家就在此休息了一下。大家正着急着,遇一过路人。这个过路人看到这一班书生就前来问情况。
过路人得知这是一班温州的书生,要赴省应试。看刘绍宽一路腹痛时,便关切地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看看?”。刘绍宽有气无力地说:“肚子痛,头晕。昨天开始的,路上又没药,不知怎么好?”过路人说:“我平时懂点,可能是痧气,还有点痢疾吧?”说着他就在绍宽身上刮了几下背,又推了几下臂。还说:“我这还有点中草药,配点水喝下去。”说着就拿出草药,和水给绍宽服。一会儿绍宽感觉有好点了.说要给钱致谢。可这过路人坚决拒绝说:“不能要,人在外总会有难的,怎么能要你的钱呢?。”刘绍宽说:“那怎么行呀?”过路人说:“我经常这样的,没事的。人在路途难免有难,这点小事算什么?”绍宽与竹君都说:“那怎么谢你呀?你叫什么名,是哪的人呀?我们也好记个人情。”过路人笑笑说:“都是过路人,不必问了。你们到省考试不容易,就此别过”,说罢就走了。刘绍宽感激地说:“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呀?好人总会有好报的,必有因果。”
或许正因为有这次好人相遇的经历,对刘绍宽后来的一生为百姓解难做好事或许有着一定的影响吧?他到了杭州,病情好多了,即投入紧张的考试之中。这次考试最后获得“文行优秀”拔贡生,总算能取得赴京朝考的资格。
刘绍宽人生路上曾多次遇到好人与高人的相助或指点。如三年后的1897年,刘绍宽赴京朝考,途经上海时拜会了黄源初与宋燕生,宋燕生就说了许多日本的教育情况,使刘绍宽大受启发。
这天,刘绍宽及一班同学到了宋燕生寓所拜访宋燕生先生。宋燕生见到家乡人十分高兴,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其中就说了许多关于日本教育的话题。说到日本小学堂,无论男女,自七岁至十四岁皆入学。这是他们国家的一项硬规定。日本的学校读书分四科,修身、历史、舆地、物理外,又有书、数、舞、乐等科。大约前四年入寻常小学,后四年入中等小学,所以他们国人无不知书。他们报馆林立,有《阳明学报》、《亭林学报》等目,佛学之报亦复不少,时务诸报更不待言等等。
刘绍宽听后深受启发,感到日本的民智大开,非吾国所及呀。中西之差呀。
燕生还说:“日本的车夫马夫亦胜于中国之王公大臣,因为他们大多有知识,都能阅报。日本著书献书均有赏杯,分三等:金杯、银杯、木杯,有语称赞其上。故国中著书出版,一岁不知其数。日本学问几括中西之全,就佛学就有四宗三十二派,每派各开讲堂,各列三等。学校专以西学论,当以美国学校为最。若统中西之学而论,自当以日本学校为五大洲之冠。日本学校,政治之善,非我国所及。”
绍宽说:“相比之下中国万无可为,必为外国瓜分管理其地,须百年之后,民智大开,庶有圣人应运而生,得复旧物,必然之理。”
这次经刘绍宽与宋燕生的长谈,使刘绍宽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对日本的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天后,他们到了北京。拜访了黄绍箕、徐定超等在京老乡。他们又听到许多朝廷之事,特别是听到谭嗣同被杀的消息后,深为震惊。这次朝考会试后,总裁徐树铭极赞赏之,认为刘绍宽可置第一。但后因“题目落字”又“黜于点划之微”而落第。发榜时抑为一等第元,得以保和殿复试。
刘绍宽首次朝考落第,使他对科举制度更加反感。从此,他便转笔用在了教育之中,他先被任为平阳龙湖书院山长,“所授生徒如王理孚等履次考中生员而声名大噪,学生增至十多人”。1903年,刘绍宽与一班教师一起商议温州堂筹办。并自己筹资创办白沙小学。
刘绍宽的日记:“是年余与竹君创办白沙小学于刘店,款由豆麦牙郎捐,及谷捐每亩一斤,为之不敷,由余与竹君等赔垫。”
刘绍宽深感当前温州教育的不足,又受宋燕生等的宣传影响,终于于1904年8月15日开始,刘绍宽与陈子蕃等一班同学决定自费去日本观学。
他们在上海至大马路购秋冬衣数件,后来到马相柏先生寓所,又受到马先生热情接待与教诲。
大客轮在大海上向着日本方向航行。刘绍宽坐四等,晚上十点开船。舟中与一班华人相遇,又谈了很多。进入日本海界,舟过长崎,没停泊。这时边上来了一位做生意的同乡人,又聊了起来。
他们到了驻日使馆,办理了有关手续。并顺道往谒日本经纬学校等。他们回到旅馆后,有遂昌、松阳等同乡来访。次日他们一起到了牛込劝工场,午膳后同往东京府,具体制订落实游历各校日期。
接着就天天忙于参观学习,刘绍宽还要天天记下学习的情况。
到津久户小学参观时,看到一班男生在做体操,一位男教员在教导。另一边的一班女生在唱歌,一位女教员在教导,而且都在运动场。感觉很新奇。
游赤阪区青山町东京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还看到一些中国学生。他们参观了通常教室,理化、博物、图画、音乐等特别教室与手工实习场。
参观女子高等学校时,绍宽深觉这里“已胜于吾国今日多矣”。与子蕃、达夫至京桥区东京造画馆,购图画百余帙。绍宽感到在此要学的很多。
游上野帝室图书馆,见该室分两层,楼上为特别室,楼下为寻常室,两室皆有司书者。室内阅书者约三百人左右,皆静坐无哗。绍宽感慨地说:“可见日人好学呀!”他们还多次与“温处诸君”同乡一起相聚。
后又参观了女子师范学校、农科大学、东京府第一高等学校、美术学校、动物园、博物馆、农事试验场、蚕业讲习所、盲哑学校、早稻田大学,还参观了秋季运动会、高等商校、东京监狱、天皇校场阅兵、专门医学校等等。大开眼界。
在回程的船上,窗外可见一片火光,大家惊奇地远观此罕见的景象。原来这就是火山。中午大家还一起到了四海楼就餐,遇有一台湾人在座。于是绍宽问起了台湾近状。
绍宽他们在日本的70天参观、学习、会友与走访后,购了许多图画等教材。深感中日教育的差异:“观日本教学,想我泱泱中华大清,民之愚,国之弱皆于教育落后于人。”
可以说,这70天胜过他三十多年的苦读生涯,他不仅学到不少从未见过新鲜知识、教学方法、生活活动等等,同时还接触了不少新朋友,包括国内的、同乡的、台湾的、读书的、经商的等等。确不虚此行。
回到温州后的刘绍宽,拜见了孙诒让。接着就天天在家忙写《东瀛观学记》,孙诒让见后极为赞赏,并为他作序。孙诒让还推荐刘绍宽参与筹办温处学务分处工作,任该处编检部主任。《东瀛观学记》完成后,在温州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这可能也是那段时期(或后几年)温州许多青年赴日读书掀起一阵高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1906年4月,刘绍宽就任温州郡学堂监督,历时六年。从此他天天思考着如何改革教育问题。为了教育事业,刘绍宽愿以高自已三倍的月俸向外聘请名师。他任校长同时兼经学、修身两课,一个月才40元,而要以每月120元的月俸聘请圣约翰大学的英文教员陈守庸来任教。同时还要将最优秀的学生留下来作为教师。
刘绍宽在一次温州中学全体大会上宣布:将名列最优等的陈叔平等三名学生,报请省提学使转禀学部,遵章作为拔贡奖励,并破格留校任教。
刘绍宽两度主持温州府学堂校务达七年之久,他通过扩校舍,建操场,筹经费,选教材,聘名师,平学潮,除积弊,改校制等一系列改革,三年筹集教育经费50万,先后成立学堂300余所,使温州中学一度在全省成名,为温州中学日后成为数学家的摇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绍宽之笔即为教育服务,也为百姓解难服务。那些年,刘绍宽总是一边为学校发展而奔走,一边又积极为家乡人求助而忙。那时,江南农村人诸多琐事,包括邻里纠纷、宗族械斗、农事商事、婚嫁纠葛、治病救济、遭劫蒙难、造桥修路等等都要找刘绍宽帮助,而刘绍宽总是有求必应。“有事找刘老爷”成为当年江南民间的一大品牌。
特别是白沙盐民经常有事找他解决,如有一次白沙盐民在福建捕鱼时被福建三沙方所扣,三个盐民到现在还不得回家,还有船只与罾网被扣压不放,要求赎金很高。对方还扬言,如不给赎金,将毙人威胁,家人十分着急。盐船被截,实际是闽人与当地土人纠结一起,有意为难,地保已前往多次调处,未成。现私牙、盐匪有意割去我罾网,已再三恳巡检解散。
刘绍宽认为其实两地盐民都是为了生计,以前也多次发生过如此纠葛。对此事已多次向上禀报,指示准灶长、煎丁指名禀厅,立提解办。但真正到出事了又没人出来管。
刘绍宽说有些官员历来如此,不讲信用。各灶长、煎丁因公被累,他们说这事已有多次,也不敢再出面了,何况又没给他们好处。对方牙、匪放胆如此,若日后再来寻衅,何以长此了结?刘绍宽说还要考虑到以后他们正常的海上作业生活呀?他们要求立提该牙等,应该按律严惩。并致多封函给对方有关诸官。此事得到化解。
那个年代,江南百姓生活相当困难,引起纠纷甚至斗殴的现象不断。如江南廿五都河川底陈姓,烧砖瓦一事与邻村管店林姓纠纷导致械斗找绍宽。章良、方良宗族械斗找刘绍宽等等。刘绍宽都能做好双方思想,事态大多得到平息。
他曾经历过多次江南一带常遇的台风袭击境况,所以后常与有关乡绅研究对策,曾到灵溪流石一带察看横阳支江水源分流情况,到舥艚阴均水闸、到“白沙十湫”等地检查水流。并向政府官员反映情况,发动乡民疏浚河道等等,做了很多好事。
当他了解到平阳北港死亡三百多名弃婴,即接任平阳县救济院院长一职,开展社会救济与育婴慈善活动。他多次到全县各地摆摊并写信致有关社会名人,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拯救了大量的弃婴,救济了大量的穷人。还经多方周折成功解救了上海被拐卖到平阳的一个孩童。
老百姓吃饭问题最揪刘绍宽的心,经常有老乡找他。如1941年3月10日,他的日记载:“昨刘店赖景明等以本乡食粮流通证往瑞安购薯丝,归到坡南,警察指为无出口单,需索之。余为函致县长,饬放行。今日又闻上江方宝光、宋子松等到坡南,又被兵队勒索。谓穿线衣人,不知体从。又,刘店刘崇林、林香周等所购薯丝,为薛里乡公所扣留,不予出口。小民谋食,竟至处处留难,可怜也。”刘绍宽多次出面向有关官员反映情况,给予方便。
我们江南一带的后人,不知有多少上辈人中直接或间接受过刘绍宽先生的相助呢?
刘绍宽深入基层走访民情成常态,就是在1915年5月,第二次离开温州中学,投入到平阳县修志的行列时,更是长年奔走,找资料、察实迹、访名人、查物证。收集到许多宝贵资料,接触了大量的人与事,掌握了大量的底层实情,记录了大量的史料,这些都是其他官员所无法做到的。
到1925年,刘绍宽用十年时间终于编成98卷的《平阳县志》。书成被誉为“体例善、搜罗善、考据善、叙述善”的“近代浙江方志之佳作”。这对于他一生以笔为友的大儒来说,是笔力发挥至最强盛的时刻,因为写县志确实涉及历史长远,范围庞大,包罗万象,是为后代留下宝贵史料的千秋功业。刘绍宽是用心用血写了不寻常的十年,为我们今天留下了相当珍贵的历史资料,其功必永载史册。
刘绍宽的笔除了为教育、为修志服务外,在抗战期间,他仍以笔为武器,激励前方抗战。
1932年9月18日,他写下:“为奋斗死,不惜粉身碎骨,断脰陷胸,忠烈震古今,一纸空言,聊相蔚籍;自发难来,几经长顾却虑,回翔审慎,河山倘收复,九原有作,还仗英灵。”的挽联,追悼“九一八”牺牲战士。
为激励战士为国牺牲精神,他写下:“蹈两三年水火,致吾辈有今日光荣,际会应思谁所赐;掷百万个头颅,为国家谋前途幸福,英雄最痛是无名。”的著名挽联,对无数为国而牺牲的无名英雄予以褒奖。
1935年2月28日,当他获悉共产常员陈再华在广州被杀的消息时,相当悲痛。写下挽联:“逐炎洲翠,竟陷虞罗,叹异乡谁切救援,伤哉独行踽踽;生积善家,偏遭横殒,痛乱世难全性命,遑云天道茫茫?”
他还记下了许多日本侵略温州的真实事件:
1938年2月26日,今晨八时四十分有飞机过境,由西南向北飞……闻炸毁永嘉南塘飞机场。昨永嘉机场被炸,死二人。
温州首遭日机轰炸,日机轰炸南塘机场,投弹33枚,炸毁机场,炸死7人,伤多人。
1938年6月27日,民国中将陈瀚从宁波回来到刘绍宽家拜访,他向刘绍宽详细汇报了近期抗战情况,包括台儿庄战况,伤亡惨重。刘绍宽听后,既甚为感动,又深为担忧。
1940年5月19日,昨闻敌机轰炸仪山,陈仲豪屋后田中落一弹,伤五人,死者一人,仲豪屋被震,有坍塌处。锂鱼山尾亦落两弹,其地亦一孤屿,旁有南茶寮诸屋,敌盖有间谍认为仪山边。旋之仪山轰炸。
1940年8月12目,今日午后有飞机过境,旋悉在瑞安城外西崖投夷烧弹,烧去房屋甚多。又闻永嘉东门永川码头及大南门皆被炸,延烧甚巨。
9月2日,连日飓风,敌舰在杨屿门外,鳌江人皆逃避,城内强迫疏散人口,家家不安。9月4日,自鳌江被炸后,警报频传,县令城内疏散人口,晨七时出城,午后四时入城。
1940年12月12日,晨八时警报,敌机过境有声。十时又得警报,并闻有投弹声,传闻系瑞安东门外。下午四时又有警报,闻有投弹两声,传闻仍在瑞安。
……
他记下的共产党活动情况:
1938年3月11日日记:“刘英部队昨已开行,有众三千,开由泰顺出境,渠与吴毓(育)昨过县,徐县长午饯送行。”
“浙江省主席黄绍竑来平阳,行至钱仓,盖阅形胜,且召见刘英也。”
他记下的盐民生计维艰内容也很多。
抗战期间,江南一带盐价飞涨,皆由奸商于盐未晒成时,即照时价定去,小民贪其高价得售,故致不能低落。刘绍宽即向有关官员写函并与县长及有关盐官商议,向政府呼吁:为保民利,以平其事。有一次,江南盐民共十八地各派一人来到绍宽家,反映盐商矇官欺虐盐民之事,要大规模暴动闹事,绍宽耐心地说服盐民们,并向多位官员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
……
1942年5月6日,正当抗日的烽火席卷中国大地时,刘绍宽停止了心跳。他是带着许多遗憾离世的,因为那个时期的中国确实太难了,老百姓的生计更加维艰。
刘绍宽曾作过《枕上作》的诗(二则):
(一)
无限胸中事,波涛忽拥来。
飘蓬秋又老,赴壑水难回。
身世茫茫感,生涯逐逐哀。
江头闻旅雁,中夜起徘徊。
(二)
少小亲铅椠,千秋志未渝。
良师启津逮,俗学扫榛芜。
羊竟多歧丧,蝇教白壁污。
兰陵风已渺,回首泪为枯。
或许诗中含有不少作者当年留下的许多遗憾与不安的心理情愫吧?
刘绍宽为温州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他的先进教育思想影响下,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温州中学培养出了姜立夫、苏步青、谷超豪、夏鼐、郑振铎、苏渊雷、马公愚、马星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刘绍宽不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而且为社会做了许多公益好事,在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大难以磨灭的丰碑。
后人决不会忘记。1947年5月12日,在平阳县中学堂内所建的刘公堂落成,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马星野、温州中学校长金嵘轩等五百多人出席典礼。许多名人送了挽联。
百年风雨过,时代大变迁。当年,刘绍宽先生所期望的“民智大开”(国家富强)“须百年后”就是我们今天。现在,他的家乡已成为现代新城市龙港市,发展已大大突破当年的许多梦想。随着龙港市刘绍宽研究会的建立,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会以更多角度、更广范围来学习与研究刘绍宽先生。努力使他的文化人品与功德精神不断得到弘扬,更好地发挥以刘绍宽先生为主要代表人物的龙港历史文化在龙港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影响作用。
责任编辑:costn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