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介!龙港公布16个招商引资项目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杨悌,字志凯,谱名慕侗,清光绪七年(1881)出生于平阳江南张家堡的书香门第,祖父杨配篯,字希彭,号琴溪,清附贡生,中书科中书衔,诰赠奉直大夫;父亲杨纯约,字逊伯,号小溪,清邑增生,汤溪县学教谕,晋赠文林郎。
杨悌青少年在后仓大夫第受学于刘绍宽等名师,与世交深厚的瑞安孙家和黄家频繁往来。1906年留学日本,入中央大学法政系,回国后考取法政科举人,授七品京官。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任宁波检察厅检事长、临安知县、省参议会参议员、上虞县知事和萧山县法院院长等职,任上公平执法,清正廉明,有声乡闾。1930年,时局混乱,杨悌因不满官场腐败,毅然辞去官职,回乡过隐居生活,一心学问。杨悌是温州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书法家,一生文章著作颇丰,书法独树一帜。
一、名师促成长
杨配篯家族历来注重家庭教育,1878年,杨氏兄弟分家析田,杨镜澄兄弟把谦益庐藏书楼作为公用的家塾,吸引了黄庆澄、鲍铭书、刘绍宽、陈雨亭等学子前来受学。1882年杨家把宜山“杨公祠”创办成“亲仁社学”,杨纯约和杨镜澄兄弟俩亲自任教。
1888年元宵节,父亲杨纯约延请塾师朱次庄给杨悌授课,正月廿九日,杨镜澄邀请挚友金鸣昌到后仓大夫第私塾给侄儿子杨子誾授课,从学者还有黄庆澄、刘绍宽和杨氏子弟。
1890年,杨悌的堂哥杨慕侃高中举人,这无疑给重视科举文化的杨家添加了重要的光彩,也给幼小的杨悌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1892年元宵前夕,杨家邀请舅表王燕卿教授表弟杨悌。
1893年,12岁的杨悌跟随父亲去瑞安拜见温州大儒孙衣言太仆,孙衣言(道光三十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卿,)赠送了他的著作《李忠武公遗书》和《逊学斋文抄》,回家后,父亲亲自教授杨悌熟读,后来杨悌撰写《书〈逊学斋文抄〉后》,因为内容里有孙为祖父杨配篯撰写的《杨君琴溪墓志铭》。
杨家不但与瑞安孙家有通家之好,而且与瑞安黄家也交往甚深。小时候杨悌经常也随父亲来往于瑞安黄家,黄绍弟(光绪庚寅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湖北候补道。)视为独亲,杨悌曾为撰写《书〈黄缦庵遗稿〉后》。
1896年,寓居前仓的鲍铭书开馆于杨悌家,鲍铭书曾经受益于杨家文化的熏陶,又与杨家外甥刘绍宽是好朋友,因此他特别关爱杨悌的成长,常常灯火相依,杨悌后来为鲍老师的《筠庄集》题了跋。
1898年,宜山陈筱垞因邀授馆于杨家,陈筱垞是曾任桐庐县学教谕陈际中的儿子,宜山陈家和杨家数代交好,所以他对杨悌的教育无微不至。他教导杨悌:“读书必先札记,铢积寸累,其学自成。”
杨悌后来在陈筱垞的《木樨香馆行年纪事诗》跋后写道:“吾师牵于俗累,未暇从事著书,而诗已可传如此,使天丰其遇,得为儒林之官,以优游艺文之域,其所造就岂可量哉?乡先哲之遗著,今日存者寥寥矣,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他还为陈筱垞集资修缮的通福门培风阁写了《培风阁记》。为陈际中建的“稻花香处”撰写了《稻花香处后记》,曰:“不徒慕云楼先生世泽之长,亦以见吾两家世好绵延于无替也。”
1900年开始,杨悌开始求学于表哥刘绍宽,刘绍宽幼年随母寄住张家堡外家,在舅父们的帮助指导下,成了远近闻名的学者。刘绍宽对这个比他小十三岁的表弟非常关心,他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都传授给表弟,也让杨悌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表哥的推荐下,杨悌也受到了平阳训导吴承志的青睐。
通过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杨悌的成绩数次名列前茅。1898年7月19日,温州府试次覆前列名单:杨慕侗、李寿铭、郑镜清、汪颐、陈彝弼、张吴彬、吴珩、锺琪、黄华三、章商霖;
同年7月22日,郡试总案前列:陈彝弼、黄华三、黄炳璜、郑镜清、杨慕侗、祝文衡、游鸣銮、王式一、章商霖、张吴彬。
1901年8月初三,县试总案前十名:陈霖、杨志凯、周觐、王万崧、温受曦、曾宗鲁、王锡圭、包江、林翊清。
1904年10月,杨悌和宋季玉从杭郡到北京参加院试,回家的时候同老乡殷铸夫、宋季玉一起参观南洋公学,他还跟随刘绍宽谒见马相伯夫子,回到瑞安时,刘绍宽与杨悌拜见了孙怡让先生,这一路让杨悌见识世界的风云时事,也让他萌发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二、留日声名扬
十九世纪后叶,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运动,奉行“教育立国”,接纳近代西方先进文化,迅速强大起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维新运动在中国掀起。温州大儒孙衣言提倡富家子弟留学日本,也成为当时教育潮流。
1902年5月,双排殿(今龙港西排)人陈蔚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为龙港历史上留学日本第一人。同时,路口(今龙港都口村)人汤国琛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同年12月,陈蔚的弟弟自费日本留学,入测量专门学校。1904年8月,刘绍宽同陈振椒游历日本,考察学务,历时70天,回国后著有《东瀛观学记》,成为温州乃至浙江社会教育学家的赞赏和推广。
1906年,杨悌与乡人郑汝璋、黄炳道等江南垟同乡一起考取留学日本的资格,考入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政法专业,这是张家堡杨家第一个留学生。他们三人唇齿相若,声气相合,相互切磋学业,共同成长。
在日本留学期间,杨悌还认识了其他的同乡。王惺园早一年东渡日本学习政法,他们一同旅居东京神田,晨夕相处。黄梅僧游学日本时,他与杨悌在其先生伊藤馆中围炉切肉,极饮大啖,从此结下了友谊。杨悌曾为他作《〈樱岛闲吟集〉跋》和《〈飞情阁遗集〉叙》。
留日期间,杨悌结识比他早一年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就读的我国法学界泰斗沈钧儒,后来他们一起担任浙江参议会参议员,成了知心朋友。
1910年6月,在日本苦读四年的杨悌等人毕业回国,参加了清廷组织的留学生考试,朝廷发布《游学毕业生等第名单》,杨悌与许寿裳、陆家鼐、顾时济、杨荫乔、党积龄……等名列其中(见1910年9月25日《申报》第五版)。
1910年9月,朝廷发布上谕:凌肇伦、蒋莹英、郑汝璋、党积龄、杨悌、殷汝熊等均着赏给法政科举人;许寿裳等均着赏给文科举人;戴棣龄等均着赏给医科举人;顾宝瑚等均着赏给格致科举人;吴燮等均着赏给农科举人;姚履亨等均着赏给工科举人;杨汝骧、顾时济、杨荫乔等均着赏给商科举人……(见1910年9月初四日《申报》)。
1911年5月,朝廷发布《留学生试榜揭晓》名单,杨悌、郑汝璋、周锡经、殷汝熊、许寿裳、党积龄、杨汝骧、顾时济、杨荫乔等248人名列其中……(见1911年5月22日《申报》第12版)。
1911年5月,监国摄政王钤、章奕劻、那桐、徐世昌、唐崇署名,发布上谕:此次引见之廷试,举人周锡经等均着以主事,按照所学科目分部补用;许寿裳等均着以七品小京官,按照所学科目分部俟,俟三年俸满作爲候补主事;郑汝璋、杨悌、杨荫乔等均着以七品小京官,按照所学科目分部补用……(见1911年5月30日《申报》)
1911年6月,经朝廷议决,公布《廷试游学生分部分省掣签名单》:其中民政部郎中一员:张鸿鼎;主事一员:凌肇伦;小京官三十员:田煜璠、周达寿、范润书、杨同穰、陈希曾、郑文易、刘健、徐元诰、周鸿熙 徐观、黄德馨、洪荣圻、刘炤、吴灼昭、黄永孚、马柱、邱开骏、夏国宾、杨光球、关和钧、张福照、仇预、孙景贤、刘大魁、杨悌、尹耕莘、刘蕃、董森、冯霈、戴棣龄……(见1911年6月29日《申报》第26版)。
在科举路上努力奋斗了二十多年的杨悌以留日学生的背景,取得了朝廷颁布的举人,从此走上了他人生的仕途道路。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腐败的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摇摇欲坠,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三、官场一点红
中华民国成立后,浙江等各省地方政府也相继成立,1912年4月21日,《申报》刊登了浙江省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名单:“省法院民庭推事殷汝熊、陈耀、钱瑞、凌士钧,刑庭推事经家龄、周书、沈锡庆、金文谔、姜洵如。检事张宗动五序宾。地方法院第一所刑庭推事黄炳道、周骏声、尹辅廷。民庭推事金兆銮、周祖琛。杭州地方第一检事厅检事王迺升、王道伊。杭县法院长黄长松,检事长裘粲。法庭推事竺果崧、周启桐、张韫、高承翰、刘光鼐。检事陈毓楠、朱甘霖。法庭预审推事倪人瑞。宁属第四地方法院长方浏生,检事长杨悌,刑庭推事王裳、周国铨。民庭王邦彦。钱江检事厅检事任家驹、郑汝璋。鄞县法院长余信芳,检事长张。推事盛邦彦、楼武、朱鼎煦、马也良、林泽。预审推事陆费,检事余素吾、邱镕伦。”
杨悌在宁波检察厅检事长任上,因为性格耿直,所以执法公正,拒绝官场交情,与同僚少有来往。当时任杭县推官的黄炳道写信给同乡杨悌,劝其稳重行事,毋操之过激。杨悌说:“别人当官是为了挣钱,我当官是为了人民。”在宁波地方法院的几年,他自己还花费了家里不少钱。
1915年,杨悌调任杭州临安知县,当时王惺园也随他在临安为吏,后来杨悌因生病而辞去官职,回家养病,王惺园也辞职北上求官。
1916年4月浙江省宣布独立,随即成立浙江省参议会,王文卿选为正议长,杨悌和沈钧儒(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蔡元培((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殷汝骊(民国财政次长)等26人当选参议员。
《独立后之杭城秩序》
浙省独立伊始,经纬万端,自非设立立法机关,不足以资讨论,而策进行。兹由莫伯衡、张羽生诸君组织浙江参议会,公推参议二十六人,于昨日(十四)下午三时在都督府开成立大会。参议出席者十余人,内有参议王赞尧君因军事倥偬,一时不能到会,托参议项君向大众辞职并举王文卿自代。大众赞。次将章程逐条讨论,通过后,即选举正、副会长。王文卿得十票,当选为正议长。莫伯衡、张羽生二君各得八票当选为副会长。附录各参议姓名于下:“张翘、莫永贞、张浩、龚未生、王文卿、黄育材、楼聿新、殷汝骊、郑文德、徐檀、项霈、陆翰文、沈钧儒、蒋观云、蔡元培、陈时夏、范贤方、樊光、杨悌、张烈、杜师业、顾乃斌、沈谱琴、余光凝、毛云鹏、程季绍。”(见1916年4月18日《申报》第6版)。
王文卿又名王文庆,早年留学日本,1906年加入光复会,1907年参加徐锡麟、秋瑾策划皖浙起义,后赴南洋结识孙中山。1925年王文庆因病去世后,杨悌为他撰写了《临海王文庆墓志铭》。
1917年,在省参议会参议长王文庆的推荐下,杨悌担任上虞县知事。同年5月22日,由于杨悌的公正执法,从事谨慎,奉令调省参议会工作,委任王乃禄担任上虞县知事。
在省参议会期间,杨悌积极参政议政。《浙省官制起草一案》中写道:“于昨日(十九)上午十时在休息室开审查会。起草员楼聿新、黄材、程士毅、杨悌、周延、礽樊光、余光等,均以起草宗旨,互相讨论先将县官制着手修订。一面调查省辖各机关现行编制,以便分别修正至各道署,既有民政厅承都督之命,监督各县知事,可无设置之必要。主张一律裁撤,以节政费。”
由于民国年间,上虞属省内穷县,县知事一直无官员愿意前往,1917年6月浙江省长公署委任令第四号(令委杨悌代理上虞县缺由)
令杨悌
案据上虞县知事张应铭呈称因病请予给假三月,俾便就医,恳即派员接替等情,除指令照准外,兹查有该员堪以代理上虞县知事,合就填发任命状,仰该员遵照祗领,克日驰赴该县,妥为接替,并遵章会算,交代结报察核,并将接代日期连同履历分报备查。此令。计发任命状一道。
中华民国六年一月六日
省长吕公望
浙江公报训令一月十日第1729号
1920年11月,杨悌被任命为萧山法院检察官。《申报》1920年11月3日正文刊登:
萧山县法院正式成立
萧山自奉令改设法院后。新任院长杨溮暨检察长杨悌等,已于二十五日莅萧筹备。县府于三十一日起停收诉状,其他命盗案件,则不在此例。新法院址决在旧贫民习艺所内,今日(一日)办理移交,法院定二日起开始收状。三日正式成立。开审各案。
1921年6月29日《申报》刊登:
(萧山)
县法院长定期宣誓,萧山县法院自成立后,高法院及高检处分别委任杨悌为院长,杨提为首席检察官。迄将十月尚未宣誓,兹悉杨院长等定于七月三日上午十时在该院大礼堂举行补行宣誓典礼,并函请各机关观礼。
军阀好战,时局混乱,1921年10月6日《申报》报道:
县法院长调省另委
萧山县法院院长杨悌,自到任以来,将近一载。现奉高等法院训令,杨院长调省,另候任用。遗缺闻已委吴某接充,杨院胡奉令后。饬属赶办结束,一俟新任莅萧,行移交卸行。
1921年12月9日《申报》又报道:
南洋侨商因经欧战获利者甚伙,遂有归国创办实业之思想。惟内地土匪蔓延,欲办实业,势非先办自治,不可日前。有菲律滨商会会长吴克诚与神户巨商王敬祥,假厦门鼓浪屿叶寿堂别墅开华侨大会议,到会者林叔臧、杨悌、马厥猷……等四十余人议决先由小吕宋着手组织为南洋一带广募基金,创设财团,促进自治,以为将来振兴实业之根本。现吴王已分赴菲律滨神户开始募款。将来当能与浙江三门湾之模范农垦自治区域之筹备,同时并进也。
1922年5月24日,《申报》第8版刊登:
省宪期成会昨开成立会
省宪期成会昨开成立,会选出杭属评议员陆启、张立、张衡;嘉属褚辅成、龚宝铨、李开补;湖属李次九、蒋玉麟、萧鉴;宁属盛在珩、孙锵严、方绍属、阮存性、童学琦;台属张趐、王荦、周继濴、金属、王廷扬、何绍韩、陈鼎新;衢属何建章、汪汉滔、贵德馨;严属胡炳旒、方孔修、方赞修;温属郑迈、周锡经、杨悌;处属樊光、陈琪、毛蒙正;又选出交际干事,每属四人,及会计庶务编辑文书干事许侦云等十二人。
在杭州期间,杨悌曾经与康有为在净慈禅寺茶聊,康有为告诉杨悌,政变时,幸得黄绍箕公营救,方脱于难。黄绍箕(1854-1908),瑞安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官侍讲,杨悌游学京师时,时常问候。
1927年3月27日,《申报》刊登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公布的各县县长及警察所长名单:
浙省政府存记人员录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因各县县长及警察所长。急需更委或撤换。对于新介绍之人员。特加审查截至现在止。已经审查合格者。计县长九十名,警察所长三十四名。兹探录名单如下。县长计汤国琛、杨悌、汤贻湘……;警察所长计厉家桢、杜心诚……(内有已经委任者)。
1929年10月11日,杨悌告假在家,省里有萧山法院院长之委任函来,杨悌回复请殷肃暂时代理,待家中之事结束后再去就职。刘绍宽曾经劝杨悌先去到任,然后委托代理,杨悌不同意他的劝导。
杨悌在萧山任法院院长期间,对那些因贫穷而偷盗的人直接释放,还曾释放多名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因此受到上峰查处,无奈装病蒙混过关。
(《浙江司法》半月刊创刊号附录1930年1月)刊登浙江高等法院批示(一件)
具代人陈文等
代电一件,为萧山县法院长杨悌劣迹昭彰,电请迅予撤职由巧电代悉,案关控告官员,虚实均应澈究,仰即分别注明具控人年岁、职业、住址、籍贯,并取具铺保,加盖戳记,粘贴印纸,正式具是,以凭核办。此批(一月八日)。
《刘绍宽日记》记载:“1931年9月20日,杨悌自萧山函来借钱,刘绍宽向三女婿蔡耐夫商借,蔡送来银圆卅枚,刘凑入十枚,一共交邮寄去。”
杨梯是一位传统孝道的君子,他始终牢记先慈母叶太孺人在世时对他的告诫,做人要继承先祖父杨配篯的“做佛要做杨老爷,做人要做杨配篯”的高贵风格;当官要发扬杨氏先祖关西夫子杨震公的“四知”清廉精神。杨悌天性温厚,立身唯谨,公正廉明,从政二十余年,从来没有给犯人判处死刑,也从来没有收受贿赂和贪污公款。
杨悌曾经多次对朋友说过“文章千古事,官场一点红”。1931年末,他实在看不惯时局混乱和官场腐败,毅然辞去官职,回到老家教书卖字,过上一个传统士大夫的隐居生活。
四、文章千古事
杨悌辞官后,不管是在张家堡大夫第的谦益庐和味镫书馆,还是在平阳白石街的结一阁,始终手不释卷,苦心研究历史。由于他古文功底深厚,乡绅们总是喜欢上门请他撰写文章。
1939年,平阳县长徐用改文昌阁为忠烈祠,树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鼓舞人民抗日激情,并亲撰《忠烈祠碑记》。他请好友杨悌书写此碑,杨悌激情澎湃,当众宣誓,从此再也不说流利的日语。
1940年徐用离任时,还请杨悌为其父撰写《缙云徐府君墓志铭》。同时杨悌还撰写《城隍庙冥使神龛记》和《忠靖王原庙记》。
1941年杨悌移居白石街,与张鹏翼论文谈艺,过从甚密,尝于秋高气爽时,偕鹏翼出登瀛门,徘徊樟树潭间,就小亭凭槛而坐,望锦屏、马鞍诸山,为其写过《紫霞山馆记》。
1942年五月,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来平阳视察,亲临张家堡大夫第拜访他。同年秋,干旱严重,河床见底,因小孩子玩火,导致大夫第遭遇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大夫第的北头基本烧毁,南头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幸好,谦益庐藏书楼和杨悌的举人书房得以保存,但其中的书籍在救火的过程中也丢失了不少,看到如此的情景,杨悌写下了《谦益庐藏书记》。
1943年五月初一,应学佛导师释昌定的邀请,杨悌撰书了《涌泉观音院药师寮记》。
1944年,杨悌把住在继配伍鸣凤家的书房称之为《仰霁庐》,并写了《仰霁庐记》,以寄托对岳父的思念,其岳父虽是清末武官,却常常为其讲述南宋诗人林景熙之事,益叹霁山故里风流之尚存也。
1947年腊月,杨悌在温州城北马家的怡庐拜访著名古琴大师马祝眉(1869-1962,名寿洛,晚号菊叟)先生,他们相见如故,马先生为他即兴弹奏一曲悠扬清脆的《平沙落雁》,悌父杨纯约和叔父杨镜澄与马先生的父亲马祝眉先生素有往来,杨家的客厅还挂有马祝眉所书的楹帖,1948年马公愚和马孟容为其父八十大寿邀请杨悌撰写《永嘉马祝眉先生八十寿言》,同时写下贺词《寿马菊叟八十》:
经卷声名旧绛纱,琴书退隐乐无涯。
一时老者谁如健,二百年来独此家。
岂有文章成倚马,未忘曲调谱平沙。
碧梧翠竹阶前秀,相映延年益寿花。
杨悌一生著述甚勤,学术功力颇深。著有《通鉴事纬》《汉事绀珠》《汉书摭词》《汉书刑志法补》《读汉书百官公卿裴疏记稿》《味镫存稿》《毛诗通训》《韩集后语》《补三国职官志》等。以上文稿,1965年为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所收藏,得以保存。另有《结一阁日记》《竹霁庐日记》《寄石山房日记》《可庐日记》多卷,在“文革”中散佚。《结一阁集》多卷,《晋书新语》二卷,《晋书纂故》二卷等编写的许多部著作,现仅存书目,文稿俱已散失。其中《通鉴事纬》一书由其子杨士琯于1999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杨悌除了留下大量的著作外,还为地方乡土文化留下丰富的史料,他撰写了《粲花楼吟稿》等叙跋类19篇;《涌乐观音院药师寮》等杂记类10篇;《黄愚初墓志铭》等传志类19篇;《永嘉马祝眉先生八十寿言》等寿言祭文类12篇;《西泠酬唱集》等序文11篇。同时还留下了诗词楹联几十首。
杨悌晚年在平阳城关白石河街设馆授徒,从学者二十余人。为了教育好学生,他制定了《拾年课》的授课计划。共十六课:《通鉴》《左传》《汉书》《说文》《尔雅》《毛诗》《南书》《戴记》《三礼》《九通》《公羊》《毅梁》《明鉴》《明史》《清史》《古文辞九集》《周易》《座旁录》《新绎志》《读书分年课程》和《艺文偶记》等。
杨悌不但文史功底深厚,他的书法造诣尤精,渊源颜平原,脱胎苏轼,兼攻二王,旁及郑文公,遒劲峻逸,凝重老辣,自成一体,是清末民初温州著名书法家,人称平阳第一支笔。
由于杨悌书法名气大,常常有人登门求字,他有铁价不二的规矩:大字招牌,一枚银圆一个字;条幅一对,大米一担;寿屏一幅,稻谷十担;但有欠他写字的酬金旬内未收到,他便雇长船到他家登门索取、毫不顾及人情,乡人称他怪人也,为此他笑称自己“卖字为生”。当然给他的的师友们的文字和书法都是赠送的,现在民间他的墨迹已很罕见,拥有者皆以墨宝珍藏。
杨悌在家族的影响下,成了虔诚的佛教徒,他曾经拜孙店涌泉寺昌定禅师为学佛导师,并称自己是佛弟子。晚年每天早课诵念《金刚经》,素食布衣,参悟佛理,凡有名刹古寺以碑记、文字相求、有求必应,耗大量的时间亲力亲为,不计报酬,连润笔红包也拒收。
杨家世代有占卜星命与堪舆的技艺。杨悌也不例外。《刘绍宽日记》记载:“1941年九月廿四日,古历八月初四,乙亥,晴。杨志凯令郎今日发蒙,余往贺,午邀酌,蒙师姜啸樵首座,梅僧、伯陶、越珊皆同席。有陈莲仙者,名赋明,柳庄人,以卜筮、星命、堪舆为业,兼以符术驱妖为事,志凯极重之,今亦在座。”
《郑孝胥日记》1922年7月9日记载:“昨,王孚川来谈,云有温州平阳杨子凯者,去年为陆荣廷推命,云自手戌五月交运,向后有十五年大运:又为徐世昌推命,预其必败。”王孚川即王廷扬,系杨悌至交好友。
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侯人,集诗人、诗学家、书法家于一身。1902年,杨悌叔父杨镜澄不幸离世,其挚友吴庆坻撰写了《杨君仲愚墓志铭》,而墓志铭则由郑孝胥亲笔书写。1923年,经杨悌的老师陈宝琛的引荐,郑孝胥得以进入故宫,担任懋勤殿行走一职。次年,他便升任为伪满总理内务大臣。同年,杨悌也频繁来往京师灵境寓庐,请教于末代帝师陈宝琛,每从问学诗途径,并在他的《感旧八绝》中留下了:“孤忠犹署义熙年,人海茫茫此大贤。毓庆宫前风露冷,苍松翠柏自参天。”
杨悌一生与他结交者不乏达官贵人,素有诗赋唱和,接触较多的有阮秋生、汤国琛、刘绍宽、黄梅僧、陈蔚等,并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诗句。比较有名的有:
赠别阮秋生
鸳湖烟雨阅三秋,吏隐何妨老秀州!
吟赏应徐游草在,蹉跎不觉岁华流。
前尘京洛人何去?末劫钱塘事可忧。
杨柳依依春正半,登临且上仲宣楼。
钱塘候潮不至
天末江楼鼓角催,海云凝望意徘徊。
明朝且蹑吴山顶,待挟千军万马来。
雪夜旅次感怀
萍梗天涯苦忆家,不关霜雪损年华。
他乡是处生春色,报道寒梅正着花。
赠刘祝群
矫矫青田鹤,风尘独识机。吏情秋水远,乡思故园飞。
述古心逾壮,成书愿不违。名山归卧稳,此福辈流稀。
薄宦曾萍梗,苍凉念括州。相逢各杯酒,送别一扁舟。
世事风云改,浮生岁月流。祝君日强健,并马续前游。
题金乡城隍庙联
偏隅庙祀具劝惩,职司因果甚分明,知幽府文书曾是纷纶永夜;
空际楼台忆婆娑,盛会承平如可冀,愿神林箫鼓毋忘歌赛重阳。
平阳东岳观楹联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挽汤国琛楹联
清明时节,送君谒大理岡阡,小别念方深,不意遂无相见日;
娑婆尘缘,人世现宰官色相,此生才未尽,应知已种再来因。
感旧八绝
嫉世愤时张平子,哀弦挥尽有馀音。
高山流水人何在?此意悠悠邓牧心。
归客谈瀛海日边,忘年交我独留连。
文山气节阳明学,每诵遗诗辄惘然。
自诩空山诂墨经,独凭孤意索冥冥。
蠹鱼零落符充逝,墓木成阴未作铭。
倾盖论文意最长,倚楼看镜卜行藏。
千金共买城门尉,筮仕同时忆李郎。
孤忠犹署义熙年,人海茫茫此大贤。
毓庆宫前风露冷,苍松翠柏自参天。
烽烟满目鬓丝斑,逆旅逢公意转闲。
一语苍凉曾记取,此时诗卷合遗山。
少为龚魏薄归方,一就微君乞较量。
导我文章趋正轨,心香一瓣礼湘乡。
都阳夹漈平生学,曾侍乡贤问大师。
不意君卿门下过,欲从请业已无期。
五、排忧护家乡
张家堡,自赵宋南渡以来,素有“关西巨族,昆邑名区”之称。自乾道以来,杨配篯、杨佩芝、杨镜澄等前辈为了家乡的发展,为了家乡的教育,为了社会的治理,乐施好善,保境安民、排忧解难。
杨悌作为近代张家堡正式的士绅,他更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安全。
1920年,平阳和瑞安等地出现奸商高价贩卖粮食的情况,当时担任萧山法院院长的杨悌知道后,写信给省长,要求派员查办。1920年3月21日《申报》第七版正文报道:
平阳士绅请查偷运,此问得温州方面消息。平阳士绅杨悌等昨联常浙江齐省长云:近日援浙军派员,赴瓯海道属,采办军米五千石,平阳应办石数出米地点以及取缔方法。官厅布告,并未揭明,仅有照前颁简章第几条办理等,语语涉含混,以致奸商乘机影射,肆意偷浊各海口大批米赃,标插红旗,过境招摇,道路侧目,我平连年以来偷漏成风,甚至官为保护米价腾跃,民不聊生,重以此次,有名可藉,尤觉变本加厉。悌等谊属梓桑,不忍坐视,吁请钧座迅赐派员查办,切实禁止,俾维民食。
1929年农历3月27日,刘店与张家堡两地乡民因清明拜坟,船只相撞,发生口角,可春等被殴打,两地各备刀械,准备械斗,乡绅请县里派兵弹压。吴兰楼陈雨田与宜山陈筱垞等乡绅同时去县署,同时专函致请张家堡杨悌、杨慕份将事缓行,成功调停。
同年农历5月16日,刘店人闻知神宫桥、神宫桥山、河尾杨三村二百五十四人持刀械至张家堡,张家堡人亦起刀械与应和,准备四百多人将来刘店。法警黄顺等十余人和江南垟公人亦往张家堡劝阻,在杨悌的极力禁止下,这起宗族械斗终于得以平息。
1932年10月14日,东门杨杨姓因私设花会,被县政府和警察拿获,后芦浦应家又与警察发生矛盾,当时半河的吕纪化(名融,西北军骑兵师少将师长)从许昌归来,看见警察来应家捣毁,出而理斥之,致使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后来在杨悌和其好友阮伯陶的共同下,矛盾得到了完美的化解。
1932年11月18日,为了减轻江南垟乡民的经济负担,杨悌联合刘绍宽、汤国琛联名要求县党部维持江南区减租案的现状,同时举报区督导员林士桢乱收自卫团捐的情况,要求撤换该督导员。
1938年1月28日,黄梅生告诉刘绍宽,说杨悌不缴自卫团捐,被区督导员林士桢等所要挟,黄梅生和刘绍宽打算出钱代缴,以解其围。后来杨悌知道这件事情后,颇为不爽,这与其说是他的犟脾气,毋宁说是对苛捐杂税盘剥百姓的深恶痛绝,更显其专业法学素养和士大夫的正直。
1940年4月14日,舥艚与鳌江等两地渔民为了争网,持续发生口角,杨悌知道后,邀请汤国琛等一起出面调解处理。
1946年春,由于宜山“杨公祠”被日寇放火烧毁,杨悌报告省主席黄绍竑称“祖父祠堂被日寇放火烧毁”,倡议重修“杨公祠”,呈请拨款不足部分,黄绍竑即批示,同年秋“杨公祠”竣工。
1947年,张家堡增修金斗河杨氏总谱,杨悌亲自考察了钱仓巡海土地庙和鲸头杨万海公墓,为杨氏总谱作谱序;民国后期他还为黄车堡黄氏和杨楼杨氏等地方总谱撰写谱序。
早在1919年,杨悌从上虞县知事任上解官家居。个人出资修篡平阳全县杨氏大宗谱,遍访宗人、参究各支谱牒,冀以辨别源流、网罗遗逸、订正谬误,凡平阳一县杨氏大宗小支一一描述,起例至书成历一载,全书六卷,为杨姓子孙留下宝贵的姓氏资料。
1949年元宵节次日,张家堡抬杨府爷游春,由于路线问题,与陈良陈氏发生争吵,引发了江南垟陈杨两姓大械斗,当时《浙瓯日报》也连续报道了5次新闻,最后经张家堡举人杨悌和双排殿国民党中将陈蔚的协调下,以杀人、放火同条罪,双方出谷2万斤作为补偿,平息了这场重大的宗族纠纷。
杨悌还是一方闻名的大孝子,对长辈的尊敬常人难为,凡族内长辈不论年纪皆以公、叔相称,族人也尊称他“阿侗相”,凡到舅、姑家拜年,不管是在水埠头,地坦一见面跪下就拜,不顾地下干净与否,宁愿事后更衣。为地方氏族之事,他皆竭力排解,维护杨氏声誉数不胜举。他常言:“君子以事亲正伦为诚,以尊祖睦族为先。”世人皆称:“言必信,行必果,动行必依于礼,惟悌君是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悌由于是大地主家庭出身,受到了冲击,从温州押往原籍平阳审查,幸好杨悌在任时一贯清正廉明,而且还释放过共产党员,算是一名开明的士绅。然而一件意外的厄运正在向他袭来。
1951年3月 11 日在县城召开2万余人参加的原平阳县县长张韶舞的公审大会,在游行斗争途中,书生气十足的杨悌因向张韶舞作揖诀别,导致招祸上身,被法警以同情万恶当场擒拿,罚处陪审。张韶舞宣判死刑,执行枪决时杨悌被拉去陪毙,当场受惊吓,再次中风。
“陪毙”风波后,杨悌回到了张家堡老家,虽有家人请医救治,然终因年事已高,重度中风,于1951年3月27日不治而亡,享年七十有一。
六、枝茂百世昌
1896年,杨悌娶郑家楼中书科中书衔郑庆澜公长女为妻,郑公有四女,分别适于杨悌、殷体同、陈堃和杨湜。1919年农历8月8日,郑氏因病去世。他爱妻至深,深情地写下祭文:
祭郑孺人文
呜呼!与君结褵,二十三年。孝养俭勤,人咸称贤。薄命少孤,抚我者母。及君入门,母喜有妇。君善事姑,先意察色。亹亹忘劬,不离在侧。我诵书诗,君勤机杼。共侍北堂,以陪笑语。我幼受书,志在干禄。禄仕以养,期答鞠育。年少躁进,遂以赀郎。君因谏我,何为皇皇?一官浪迹,燕北楚南。亡羊歧路, 暮四朝三。奋袂东游,负笈江户。君脱簪环,寄言故苦。白云海天,久违定省。喜惧之年,桑榆暮景。君侍母病,妇职克修。既馨且洁,夕饍晨馐。我东日归, 偕君祷祝。群玉峰高,遽闻黄竹。我试京师,母不及见。贺者在门,君益悲恋。共和之初,法令不齐。余初筮仕,司理会稽。桂后秋霜,鹰隼始击。君实相规,勿为矫激。摧毛折翅,遂移括州。我仍执宪,君动内忧。直道而行,实祸所伏。青蝇营营,遂覆其餗。一行作吏,钱王锦城。到官而病,君泪欲倾。士元卧病,人言所讥。纳君忠言,拂衣偕归。曹娥江滨,捧檄再仕。誓以实心,寄此百里。我治簿书,君执炊爨。相助以勤,自朝至旰。河阳未花,及瓜已代。言归旧庐,遵养时晦。庭柯未改,松菊犹存。田家作苦,治产灌园。新妇初来, 教以蚕织。抱孙呱呱,已解索食。相期白发,待我青云。夫尊妻荣,以答辛勤。岂知一疾,竟以不起?百计求生,不赎一死。昔本同途,今别蒿野。我心忧伤,有陨如泻。衾裳茵帱,仍张故房。睹物怀人,何时或忘?
呜呼!生寄死归,此理之常。血肉之躯,何能久长?白驹空谷,去日苦多。墓门有树,期以山阿!
1930年,在朋友的介绍下,平阳县城伍殿魁(清修武校尉,江口汛千总)三女伍鸣凤奉父命及媒妁之言,嫁给杨悌为续弦。伍家在昆阳是书香门第,然而当时家道中落,据伍鸣凤自述,她中学毕业后在昆阳小学教书。在二十岁时嫁给杨悌,随他去萧山。然而不到一年,杨悌因政坛失意而落职归家。后来杨悌携妻移居平阳县城昆阳居住,过着清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移居温州市区。
杨悌原配郑氏生一子,名杨士璋,字峨甫,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联中、温中、平中、温师、平师等校担任文史教员,娶刘绍宽五女刘茀卿为妻,刘氏生四男六女。长子世煌(浙江大学毕业);次子世煜(北洋大学毕业,北京铁道部工作);三子世鉞(英士大学毕业,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四子世铖(高中教师);长女芸裳适雅店桥陈志骐;次女壁泓适金乡方克骐;三女苑田适平阳游寿澄;四女瑞芝适温州夏国尧;五女美苑适陈家堡陈岳夏;六女十遗适台州山门陈明金。
杨悌继配伍氏生三子一女。次子杨士珪幼殇;三子杨士聪(杭州化工学院毕业,工程师);四子杨士琯(旅居美国,中山大学电教中心教员、编辑);爱女杨惠芬适著名作家叶永烈。
杨悌的一生是皓首穷经的一生,是清正廉明的一生,正如同乡挚友陈蔚中将送他的诗:
赠杨子恺
四知垂戒旧家声,为政明州有美名。
初识词坛新雨感,回思仙馆碧云生。
平心遇物存真意,古道照人具厚情。
君我论交晨夕数,江南江北一舟横。
杨观达撰写于2024年9月1日
责任编辑:costn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