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五个小渔村的改革蜕变丨下埠社区,黄金江岸入画来

编 者 按

 1983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龙港镇,将时属龙江公社的金钗河、江口、下埠3个大队和沿江公社的方岩、河底高2个大队划归龙港镇管辖。当时的5个小渔村,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如今,龙港已成近50万人口的县级市,5个小渔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龙港市融媒体中心“探寻”专班,深入5个小渔村所在社区,通过翻阅资料、走访居民以及社区干部等,聚焦变化,讲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916232428.jpg


鳌江四桥边,一块璞玉正待雕琢。

这里是龙港市下埠社区,紧挨着鳌江,拆迁后的土地仿如一张白纸,即将写上满满的希望。日前,记者走进下埠,带来一段酝酿着大变化的“小村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916232425.jpg

🔺池长峰/摄




“九十九姓"合力建  一度繁华冠龙港

下埠社区前身是龙港建镇之初的五个渔村之一,依江而生。

“如果说,龙港是一个‘移民城’,那么下埠就是一个‘移民村’。”该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振春介绍道,下埠以前有“九十九姓”之说,“这里当年就是滩涂,五湖四海的人们聚在一起讨生活,这才有了下埠。”

如今800多户的下埠社区,户籍人口近3400人,几乎没有原住民,“往上数都是外来人,没有‘大姓’。”王振春笑说,这可能也是龙港城市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

靠江吃江是下埠人的天然选择。王振春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下埠人,祖辈都是渔民,他的话,也得到了70岁的社区居民邱招开的认可,“我们这里曾经叫过‘曙光渔业大队’,因为田地少,那时的人们绝大多数靠打渔为生。”

打渔为生的下埠人肯干,也能干,为龙港建设贡献良多。1984年,龙港建镇之初,下埠人甩开膀子,将与海浪拼搏的劲头用到了生产建设中来:为城镇建设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盖起了学校、电影院、菜市场,一度成为当时龙江公社的所在地:白天是忙碌的渔村,晚上是热闹的街市,“一到电影放映,几乎半个龙港人都来了。”邱招开回忆中有满满的自豪。

那时的下埠,是龙港镇妥妥的C位。即将改造的龙港市第三菜场就位于此处,熙熙攘攘的人流依稀可见当日的繁华。社区副书记陈体盛告诉记者,这里的海鲜驰名温州地区,来自苍南、平阳乃至瑞安、温州的客商一早就来下单,“梭子蟹往往刚卸货就被运走了。


微信图片_20220916232421.jpg

🔺远近闻名的下埠海鲜市场





旧房曾连片  对江岸留叹息

下埠社区办公楼的后面,一条碧绿的陡门河,穿社区而过,如玉带一般;河的两岸,是连片的旧房、丛生的杂草,二者不协调,却被硬生生地塞进一张画里。

这是社区的一处,恰恰映衬了当下的困境。下埠先发的优势,到了2000年前后,便所剩无几了:渔业资源的萎缩、小作坊式加工业的落寞,留给她的是一幢幢连片的旧房,和一次次不甘的叹息。

1997年的一次台风,下埠受灾严重,给徐贤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于下埠社区正处于“风口”,狂风裹挟着大浪、暴雨,“村里的落地房一楼全淹了,老人孩子都躲在二楼不敢下来。”徐贤申回忆,当时村里的青壮年5人一组,绑在一起搬沙袋、补漏洞仍无济于事,“台风过后,留下的是千疮百孔。”渔业生产受到重创,家家户户几乎都受损,“一些人当时就顶不住了。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年近70的徐贤申,在广东、杭州都办有企业,是社区里的能人。走在江岸边的堤坝上,徐贤申望着对岸的座座高楼和滚滚而逝的江水,既无奈又不甘心,“当时的我们,缺少化危为机的本事,很遗憾没闯出新的路子。”他说,仿佛从那时候起,下埠就逐年落后了,“各种原因都有,但结果就是我们一步慢步步慢,守着这么好的地理位置,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发展、壮大。




白发不惜力  只待美玉成器

下埠发展的转机来了。

2019年,龙港撤镇建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下埠社区在内的老城区的改造振兴,将其置于龙港市改革发展大局中加以谋划、加以推进。

今年7月30日,总投资约56亿元的龙港滨江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开工,聚集商业综合体、高端住宅、休闲旅游、绿地公园等功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龙港新外滩”和“城市新地标”。而这一龙港市目前单一体量最大的项目,其大部分就位于下埠社区旧村地块上。

面对曾经的落后,下埠人憋着一股劲;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埠人找回了曾经的创业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

杨乃增老人是其中的一员。今年73岁的他,是一名党龄刚3年的“新”党员。之所以七十“高龄”才入党,杨乃增坦言,正是在推进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我亲眼看见、亲身感受到了党组织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和办事成效,萌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入党后,杨乃增老人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主动参与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的协调工作,动员广大社区居民积极配合项目开发,“在老杨同志的带动下,不少社区居民纷纷主动配合开发工作,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王振春很是感激老同志的主动作为。

在社区广大群众的配合下,该综合项目进展“神速”,“日夜不息,每天听着打桩声,大伙儿可高兴了。”王振春笑着说,“都盼着早日建好,社区面貌能焕然一新。

实际上,焕然一新的不仅仅是社区面貌,社区党委“所谋更大”:希望借此契机,让下埠居民“洗脚上岸”,“从一产到三产、从渔业到服务业,增加集体收入,我们下埠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王振春道。

据其介绍,他们已经有了初步规划,待项目内的华润综合体建成后,以社区名义多购入一些店面或商业楼层,或出租或打造成商场配套设施,既增加集体收入,也带动劳动力就业,“到时候要请社区的乡贤、能人一道,开个座谈会,集思广益,想出共富的好办法。

心怀希望,嫩芽也能拥有突破冻土的力量。再一次站在如温州瓯江路甚至上海外滩的下埠社区江堤边,桩机隆隆、江风阵阵,徐贤申坚信,不久的将来,下埠社区会美玉成器,成为鳌江边的黄金江岸,迸发出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costner1

© 2003-2024 龙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