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跑空!龙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春节放假安排来了
孫店村位於江南垟中部,古屬平陽縣慕賢東鄉白沙里,今屬龍港市。該村環境秀美,歷史悠久,古跡眾多。西邊有唐朝古剎湧泉觀音寺,位於九龍灣河洲之上。東邊有南宋古橋雁齒橋,如飛虹橫跨河渠之間,又名虹橋。橋旁有玉沙殿,是白沙里的標誌。村中部有六厙太陰宮,爲孫店及周邊三十六地方的中心社殿。
孫店地名,顧名思義,當源自孫氏,但當地已無孫氏居民。現有居民以傅氏爲主,另有盧、陳、方、周、沈、王等姓氏,多是明清之際遷來,與諸多古跡關係不大。詢問當地老人,對孫氏來龍去脈也茫然無知。筆者經過多年探究,逐步解開孫店孫氏的源流及相關謎題,現總結如下。
湧泉觀音寺 陳振旭 攝
雁齒橋(虹橋) 蔡聽濤攝
一、孫店孫氏爲南宋平陽望族
方志記載南宋平陽縣有兩位孫姓武進士:孫應霖、孫應發。康熙《平陽縣志》(卷之九·選舉)載:
武科
宋咸淳元年乙丑(1265),孫應霖,居孫湛。武岡令。
乾隆《平陽縣志》(卷十三·選舉下)載:
武科補遺
孫應發,居白沙。廣州判,知裕州。
古代孫店屬白沙里,故孫應發所居的「白沙」大概就在孫店。而孫應霖所居的「孫湛」查無出處。從語音上分析,「孫湛」可能是「孫店」的異寫。店从占聲,湛从甚聲,兩族字古音可通,如「砧板」又可作「椹板」。江南垟地名中的「店」字有用近音字替代的例子。如把「大店」記作「大典」,見明蔡芳所撰的《欽賜壽官章公墓表》:「章公徙大典匯口,名其地曰章家樓。」(《龍港古文錄》,2024)大店章家樓位於江南垟西部,距孫店近十里。
若孫應霖和孫應發的里居均在孫店,爲何方志分別記作「孫湛」和「白沙」呢?筆者認爲其原因在於這兩條記載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孫應霖的里居最早由康熙《志》記載,而孫應發及其里居係乾隆《志》所補;纂修者不同,一記小地名,一記大地名,沒作統一處理。
二、 孫店孫氏於明清戰亂期間人丁失散
三年前,筆者通過多方查考,找到孫店孫氏的一支後裔在金鄉夏八美村,已改姓夏,人丁興旺,稱「孫夏」派。據《夏氏宗譜》(1994)載,「夏世昌(1665-1708),本十都孫店人」,從小喪父,其母改嫁夏八美夏勝琮(1636-1715),改隨繼父姓,時間大概在康熙復界後不久。世昌有兩個同母異父弟,名世魁(1678-1749)、世元(1680-1759)。兩子毓璉(1689-1766)、毓瑽(1692-1770),墓塟廿五都蓀湖溪頭祖山北山。墓碑上題刻「八美孫夏公之墓」。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夏八美」地名實物。
夏八美《夏氏宗譜》「孫夏派」
夏八美「孫夏派」第二世毓璉、毓瑽墓碑
位於望里鎮溪頭埠北山
傳說孫店孫氏在明代還是當地望族,棟宇屋檐相連,下雨天經過村裏不用撐傘。孫氏原有祠堂,位於太陰宮西邊。祠堂傾圮後仍建有祀亭。1976年太陰宮重建時擴大規模,拆了祀亭作通道,而在宮殿西邊神龕上供著孫氏祖宗香爐。
孫店孫氏祖宗香爐 位於六厙太陰宮右龕
明清戰亂對江南垟故家大族的禍害極大,許多家族人丁失散殆盡。根據前述「孫夏派」的情況,結合孫氏祠堂有關的民間傳說,可以推測,孫店孫氏也於明清戰亂期間人丁失散,尤其是順治十八年(1661)遷界。至康熙九年(1670)復界後不久,當地已無孫氏留居。
三、龍港孫店孫氏派分福鼎孫店
筆者發現夏八美「孫夏派」後不久,有一次與「光明人家」蔡新祥交流,光明兄告訴我南宋時平陽孫氏有一支分遷福鼎孫店,見萬曆《福寧州志》(卷八·歷官):
孫宥,紹定任。平陽人,後家于本州崑田,至今名孫店。
案:其中的福寧州孫店位於今福鼎市點頭鎮。其地南宋時屬長溪縣,原名崑田,後名「孫店」,與白沙「孫店」同名。筆者猜想長溪(福鼎)「孫店」地名大概是孫宥家族從平陽(龍港)白沙孫店帶去的,當時就想去福鼎查證,但因新冠疫病防控等影響,一直未能成行。2024年4月11日,筆者與宏典古建王尚俊老師、地方文史學人湯小玉老師一起去福鼎孫店調查孫氏源流,受到了當地文史專家、村幹部和孫店孫氏族人的熱情接待。經查看當地《孫氏宗譜》,發現南宋長溪縣令孫宥係平陽縣白沙人,而當地孫店係孫宥命名,證實了筆者早先的猜想。《孫氏遷徙源流紀》(見《福鼎崑田孫氏宗譜》,1897)載:
始祖原住浙江省溫州府平陽縣白沙地方,因官福州府長溪縣,遂創居本都,改名孫店。自宋紹定至清雍正年間十四代。(以上貯侯公記。)
福鼎崑田孫氏遷徙源流紀
調查和接待人員在福鼎孫店孫氏公廳前合影
現在當地孫店村屬福鼎市點頭鎮扆山村,因山似屏風,故名。筆者對「點頭鎮」的名稱感到奇怪,便問同行的福鼎市史志辦主任董其勇。董主任說:「點頭鎮的名稱來源於『店頭』地名,而『店頭』就是孫店之頭的意思。」原來「福鼎點頭鎮名由龍港孫店村名衍生而來」!
四、孫店孫氏源出閩東
既然長溪(福鼎)的孫店地名是孫宥從平陽白沙帶去的,時間在宋紹定年間(1228-1233)孫宥任長溪令後不久,則平陽(龍港)白沙的孫店地名當有八百年以上歷史。而推究孫店孫氏的來源,需從平陽歷史上另一個孫姓人物——孫翼鳳入手。
孫翼鳳是宋理宗時期的人物,淳祐四年(1244)爲太學生時,曾參與太學生上書攻訐史嵩之父憂謀起復事件。這是南宋規模最大的「大學生運動」。其事載入《宋史》之〈理宗本紀〉和〈史嵩之傳〉及《宋季三朝政要》卷二〈理宗·淳祐四年〉。事件的過程大概是:理宗時,國勢已危,邪臣史嵩之藉其從父史彌遠之勢,丁父憂期間謀起復。太學生黃愷伯、金九萬、孫翼鳳等百四十四人同詞攻之,畧曰:「君親等天地,忠孝無古今。昔宰我得罪聖門,斯人尤得罪宰我,天地所不覆載,日月所不照臨,鬼神之所共殛,天下後世之所共誅。其與夷狄禽獸無以異。」詞甚愷切。同時上書的還有武學生、京學生、宗學生。而理宗竟以武學劉耐之言指爲遊士,一切逐之。
現存各本《平陽縣志》,包括明隆慶、清順治、康熙、乾隆和民國《平陽縣志》,均記載孫翼鳳是平陽人。康熙《平陽縣志》(卷六·人物志)(1673)載:
孫翼鳳一名應彪。剛直好學,業春秋。與金九萬共攻史嵩之,有族兄附鳳者謂曰:「弟直聲動朝野,所慮令名難保終耳。」翼鳳曰:「若以保終爲慮,非義士矣。」(以上文字同隆慶《平陽縣志》【1593】。)尋果被逐。後以釋褐除〔睦〕(桂)陽簿。
案:其中除黃愷伯是瑞安人外,金九萬和孫翼鳳均爲平陽人。金九萬是金舟鄉灘頭人,筆者考證即今錢庫鎮陡門底人(詳見蔡聽濤《金舟鄉舊地名考畧》,2016)。孫翼鳳里居未見記載,但從其「一名應彪」推測,大概與孫應霖和孫應發爲兄弟行,也是白沙孫店人。令人驚奇的是,參與上書的一百四十四人太學生爲首的黃愷伯、金九萬、孫翼鳳三人中竟有兩人是平陽江南人。另有平陽人陳懋欽也參與上書,陳懋欽爲慕賢西鄉雙桂里人(參見明鄭思恭《東崑仰止錄》卷五),也是江南人。又案:明清《平陽縣志》載孫翼鳳「釋褐除睦陽簿」,而南宋無「睦陽縣」,「睦陽」當係「桂陽」之訛。
隆慶《平陽縣志·孫翼鳳傳》 見康熙年間補輯本
各本《平陽縣志》均記載孫翼鳳是平陽人,而明清各本《福寧州志》及《福建通志》均記載孫翼鳳是長溪人。明嘉靖《福寧州志》(卷十一·人物·名臣〉)(1538)載:
孫翼鳳,字昭瑞,在坊孫家巷人。性穎悟絕倫,書過目不忘。以鄉舉入太學,時史嵩之擅國,以父憂謀起復,人不敢言,翼鳳率同舍生黃伯愷、金九萬等百四十人同辭攻其惡,至謂「其去夷狄禽獸不遠」,又斥嵩之「以和議墮士卒心,以厚貲竊宰相位。在朝廷一日貽一日之禍」。言甚剴切,時論韙之。未幾,同其兄附鳳舉進士,累官御史大夫簽書樞密院事。立朝數十年,以民物爲己責,以諫爲己任。時政多所裨益。既歿,上悼之,贈太師中奉大夫。後人立祠溫麻里祀之。
萬曆《福寧州志·孫翼鳳傳》嘉靖同
嘉靖《福寧州志》(卷十五·雜事·宅墓)還記載「太師孫翼鳳宅在孫家巷,今射圃地」,「孫翼鳳墓在石浿,翁仲尚在田間」。
兩相比較,似乎「孫翼鳳是長溪人」的證據更充足。其實不然,民國《平陽縣志》(卷六十一·考異上)根據乾隆《福建通志》(1737)記載的孫翼鳳情況,指出其中多處謬誤:
按:《福建通志·人物》:翼鳳,長溪人,以鄉舉入太學,時史嵩之以父憂起復,率同舍生攻之。紹定壬辰(1232),與兄附鳳同登進士,累官御史大夫,簽書樞密院事,贈太師中奉大夫。附鳳亦官簽書樞密院事,第附賈似道,以進士論少之云云。此說甚謬。考《宋史》,簽書樞密院事,即是附鳳。《館閣續錄》以爲滁州人,淳祐庚戌(1250)進士。《福建通志·選舉》謂附鳳長溪人,亦云庚戌(1250)進士。而此傳乃云與翼鳳皆紹定五年(1232)進士,非特彼此矛盾?且考嵩之起復被攻事,在淳祐四年甲辰(1244),上距紹定五年壬辰(1232)凡十有三年,豈有先第進士後入太學之理?其謬具見矣。況附鳳弟名應鳳,《劉克莊大全集·外制》有《孫應鳳將作監簿》制,云「爾一門二惠,珠聯璧合,而仲氏遂爲諫諍論思之臣。爾尤溫良恬靖」云云,具可考見與平陽孫翼鳳殊無涉。《福建通志》采自《長溪縣志》,或沿孫氏私譜,扳附翼鳳之直聲,而轉沒應鳳之名,以訛傳訛,未加深考耳。傳更叙翼鳳父文祥,夜宿荒冢及夢得二鳳雛事,尤失于謬悠,不擇。
聽濤案:孫附鳳與孫翼鳳「同登紹定壬辰進士第」同樣見載於嘉靖《福寧州志》(卷之八《科貢》)。民國《平陽縣志》指出:孫翼鳳登第時間比入太學還早,顯然荒謬。若據宋陳騤《館閣續錄》(卷九·官聯三·正字)記載,孫附鳳是「滁州人,淳祐庚戌進士」,籍貫和登第時間都有矛盾。其中籍貫矛盾問題近年來經寧德文史學者陳仕玲先生考證,已得到解釋。其結論是:孫附鳳與其弟應鳳均係長溪人,以滁州籍貫登第。據淳熙《三山志》(卷三十二《人物类七》)載,孫應鳳「字君彥,貫滁州,居長溪」,「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榜進士」。附鳳、應鳳兄弟晚年又遷居鎮江,故又見載於元俞希魯《至順鎮江志》。附鳳、應鳳的祖父孫調(1226-1201),字和卿,爲朱熹私淑弟子,以理學教授鄉里,人稱龍坡先生。孫附鳳和應鳳係孫調之孫的證據有:魏了翁《孫和卿墓誌銘》,見《重校鶴山先生大全集》卷八十;劉克莊所擬詔敕《端明殿學士、朝奉郎、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孫附鳯贈三代》,見《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七十五〈外制〉。在兩篇文章中,附鳳祖父孫調、祖母陳氏、父子直(字坦夫)等人的姓名均相符。(詳見陳仕玲《新發現南宋魏了翁兩篇墓誌銘的史料研究價值》,2021。)”筆者認爲孫氏的祖籍地可能是滁州,而滁州地處宋蒙邊界,兵荒馬亂,解額競爭不激烈,故孫附鳳、應鳳兄弟以滁州籍貫參加科舉。這是古代的「高考移民」。
不過陳仕玲先生結合《閩東孫氏志》(2007)的記載,認爲孫調長子坦夫生六子:正鳳、武鳳、翔鳳、應鳳、附鳳、翼鳳,則有失嚴謹。正鳳、附鳳、應鳳係孫調之孫有宋代史料依據,而正鳳、翔鳳、翼鳳係孫調之孫,查無確據。《福寧州志》記載孫附鳳、孫翼鳳均曾「除簽書樞密院事」,檢《宋史》,卷二百一十四〈表〉第五「執政進拜加官」欄,只有孫附鳳的記載:「三年壬戌(1262)三月乙丑,孫附鳳自右諫議大夫兼侍講除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表中並無孫翼鳳的記載。若孫翼鳳也曾「除簽書樞密院事」,不可能無記載。由此足以證明,《福寧州志》記載孫翼鳳是長溪人並不可靠,其所載事跡當係孫附鳳、應鳳兄弟訛傳。
明清《平陽縣志·孫翼鳳傳》均記載附鳳係翼鳳「族兄」。民國《平陽縣志》據《館閣續錄》所載附鳳、應鳳兄弟是滁州人,將「族兄孫附鳳」改作「同舍滁州孫附鳳」。這是由於未料到附鳳、應鳳是「高考移民」而誤作「補正」。而據明清《平陽縣志》所載附鳳係翼鳳「族兄」,則孫店孫氏與長溪孫氏同源。又據陳仕玲先生考證:長溪孫氏派出江表(江淮),唐末隨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入閩,居福州烏石山下。居數世,因避閩亂,北上散居長溪縣。一支居大留村,今屬福安市甘棠鎮;一支居西鄉寬嶺,今寧德市赤溪官嶺。數世後,大留孫氏又有分支遷居長溪縣城龍坡,即在坊西街,今霞浦縣城西。 南宋時期,孫氏人才輩出。龍坡孫氏出了孫調、孫附鳳、孫應鳳等名人,寬嶺孫氏出了孫應龍、孫汝勉等名人。筆者推測,平陽(龍港)白沙孫店孫氏這支大概也是烏石山孫氏避閩亂北上散居的支派之一。所謂「閩亂」,即指「閩王曦之亂」,時爲後晉天福六年(941)。果若如此,則白沙孫店孫氏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此外,關於孫調的里居,還有一個矛盾,那就是清嘉慶《福鼎縣志》(卷六·理學)記載孫調是福鼎人。現在福鼎孫店還有宋代長溪令孫宥與孫調父子神道碑。查《福鼎崑田孫氏宗譜》,此說係以訛傳訛,訛誤源頭出自清康熙年間福鼎孫店的孫貯侯。孫貯侯爲當地鄉耆,著有《歷祖名號記》。《孫氏宗譜·譜首》(1897)引其文云:「二代祖諱調公,入州學鄉祠。從學于朱文公。」而按《世系圖》,第一世宥公,第二世名失考,記作「祖宗」。孫氏族人又在孫宥墓前立了孫宥、孫調父子神道碑。於是嘉慶《福鼎縣志》的纂修者未作考核,採入方志。
五、孫店一帶有仙江地名
前文考證南宋進士孫應霖所居「孫湛」即「孫店」,但另有史料記載孫應霖是「平陽仙江人」。該史料見於南宋閩清人林希逸所撰的《孫夫人墓誌銘》(《竹溪鬳齋十一藁續集》卷二十二):
夫人孫氏,諱汝靜,溫之平陽仙江人,迪功郎叔惠之女,保義郎林棟之妻。
孫夫人墓誌銘
林棟字國輔,南宋平陽縣金舟鄉林灣里(蒼南縣金鄉鎮炎亭北嶺腳一帶)人,淳祐十年庚戌(1250)武舉第三人(探花)(參見林茂則《平陽武舉三鼎甲林棟畧考》,2022稿,待發)。林希逸同時撰有《永嘉林國輔墓誌銘》,云林棟「娶孫氏,上舍正奏應霖之姊」。既然林棟之妻、孫應霖之姊孫汝靜是仙江人,則孫應霖當然也是仙江人,可見孫店一帶地方又名仙江。而仙江地名,當由江河之名衍生。筆者推測,孫店西南的九龍灣大河,古名仙江。仙江之水源自蓀湖山(望洲山),由今望里往西北流,至神宫橋分兩支:一支向東偏北經柘園南邊蜿蜒流至蘆浦,名蘆江;一支向北偏西經仙居西邊蜿蜒流至孫店,名仙江。仙江之名當與仙居有關。據仙居《陳氏宗譜》所錄同治己巳年(1869)的譜序,仙居陳氏始祖陳昶於北宋年間來遷平陽江南十一都儒田,第三世陳智入贅君竹園林氏,後名其地仙居。仙居地方的社廟太陰宮原從孫店六厙太陰宮分出,古代可能同屬仙江地方。「蘆江邊上有蘆浦,仙江邊上有仙居」,殆非偶然。孫店古屬慕賢東鄉十都,而民國《平陽縣志》(1925)記爲十一都,所屬都名曾有改易。改易時間大約在清代中晚期。
仙江遺跡
結論
平陽(龍港)白沙孫店孫氏源自閩東。其先世居江淮,唐末隨王審知兄弟入閩,居福州烏石山下。五代天福年間(936-947)避閩亂北上散居,一支居長溪縣大留村(今屬福安市甘棠鎮),一支居長溪縣西鄉寬嶺(今寧德市赤溪官嶺),平陽(龍港)白沙孫店孫氏大概也是北上散居的支派之一。又過數世,大留孫氏又分遷龍坡(長溪縣城在坊西街)。南宋時,孫氏人才輩出。龍坡孫氏出了孫調、孫正鳳、孫附鳳、孫應鳳等名人,寬嶺孫氏出了孫應龍、孫汝勉等名人,孫店孫氏出了孫宥、孫翼鳳(應彪)、孫應霖、孫應發等名人。其中孫宥因於宋紹定年間(1226-1233)任長溪縣令,遂創居長溪崑田,名其地曰孫店。今福鼎市店頭鎮名係由(平陽)龍港白沙孫店村名衍生。白沙孫店孫氏在明代還是望族,經明清戰亂,人丁失散。大約於清康熙年間,孫店已無孫氏留居。其中有一支散居夏八美,改姓夏,稱「孫夏派」。
孫店又作「孫湛」,又曾名「仙江」。「仙江」地名源自其西南的九龍灣大河。附近的「仙居」地名當與仙江有關。「白沙」、「仙江」、「孫店」地名存在古今、大小、交疊等關係。
歷史如斷爛朝服,難以綴補完全。如上結論是筆者在有關國史、方志、族譜等史料基礎上結合田野調查進行合情推理而得出。儘管不能還原歷史,但已大體梳理出孫店孫氏源流及仙江地名的脈絡。不足之處,請讀者諸君教正。
公元2024年9月30日
夏曆甲辰年八月廿八日 蔡聽濤 撰
责任编辑:costn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