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思想“考古”有何新发现?《宋人丘壑》在京首发


一身笔挺黑色西装,一条紫色方块领带,眼前的高木森丝毫看不出已经77岁了,他刚坐下就有热心读者围上来跟他交流,请他给新书题字。

1月10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宋人丘壑:宋代绘画思想史》新书首发式。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副书记虞汉胤、美国加州圣荷西大学艺术学院高木森教授、北京大学朱良志教授共同为高木森所著的《宋人丘壑》揭幕。



出生于1942年的高木森是台湾彰化市人,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硕士、哲士、博士。他先后任教于美国堪萨斯艺术学院、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2001年从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退休。

他著有《中国绘画思想史》《艺术印度概论》《西周青铜彝器汇考》《五代北宋的绘画》《自说自画I》《自说自画II》《古意今情》《亚洲艺术》等中文书,及The Life and Art of Li Kan, Art of Aisa, East Meets West in Art等英文著作。另有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绘画作品曾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多国展出。

“研究艺术史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看到未来,看到伟大也看到渺小,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高木森表示,古文献中记述宋人绘画的著作很多,当代中外美术史家也极重视宋画,在一些美术史和绘画史书中都有概要介绍,也有许多史家的论文对一些作品、画家、画派做深切探讨,所缺的是一部对这黄金时段的绘画发展历程做整体而深入研究的著作。



因为教学,高木森认为这类专著对学生很重要,1982年就将部分英文稿译成中文,出版了《五代北宋的绘画》,1994年又出版《宋画思想探微》。转眼二十多年时光飞逝,手边两书纸面泛黄了,里面很多资料虽属历史旧事,但也难免在“考古”挖掘中有新发现,提供新的思考方向,许多议题也因此出现。

《宋人丘壑》正是在力图对这一时代作品、画家和画派做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绘画发展历程做整体而深入的研究。

“西方艺术史的发展,是从古希腊的雕塑,后来逐渐建立起绘画的语言。人体是西方的基本语言,对中国而言,也是以人为主。唐代顾恺之、吴道子都是以人为主。六朝时有山水,背景,五代时山水就独立出来。”在朱良志看来,《宋人丘壑》非常清晰地说明了这种语言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即由人物到山水的变化,从表现外在到表现内在,山水即人物内心的延伸表现。


责任编辑:liyingying

© 2003-2025 龙港网 版权所有